-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生态博物馆的原生态环境保护(上)
摘要:面对愈加强大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的冲击,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理念,开始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领域所引入和应用。生态博物馆理念与传统博物馆理念的本质区别是,生态博物馆强调在文化的原生地保护文化遗产,并且由当地民众自主管理,从而使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与文化遗产得到一体保护。通过对国外生态博物馆建设理念的文献综述,结合国内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有益实践,阐明我国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当代意义,提出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希望对我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文化遗产 ;生态博物馆 ;原生态环境保护
Abstract:Challeng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s a new idea of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ecomuseums are introduced and applied into areas of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museums. The inner difference between ideas of ecomuseums and traditional one is that ecomuseum emphasizes the protection within the places where culture developed and management by local people, thus offering an organic protection of origin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heritage. By reviewing foreign literatures on idea of ecomuseums, combining with effective civil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ecomuseums, this essay will clarify the modern signification of ecomuseums construction and bring out some thoughts on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musems. I hope this essay can be help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museums.
Key words:cultural heritage;ecomuseums;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G1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3-4(7)
1国际生态博物馆的产生与探索
近现代公共博物馆诞生以来,曾经高扬“科学”、“民主”的旗帜,例如法国卢浮宫的理念是“艺术属于全体人民”,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宗旨是“在民众中间积聚和传播知识”。进入20世纪,由于工业社会对农村生活的侵蚀,由于战争对民族文化和文化设施的破坏,博物馆逐渐进入专业化和职业化阶段,历史导向、学术研究和业务规范成为博物馆工作的主流。这些做法虽然有利于博物馆一些基础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博物馆的规范管理,但是也将博物馆从“创新”转向了“保守”,导致博物馆工作的“学术导向”、“藏品导向”和“内部事务导向”。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经验博物馆学”是以藏品的管理、研究和利用为核心,其视角是“精英”,其核心是“理性”,其基础是“经验”,其导向是“历史”,博物馆更将自己归属到社会精英和高雅文化的领域中,在博物馆自身与民众、社会之间划了一条鸿沟。事实上,博物馆自诞生以来,对其是保护文化遗产还是破坏文化遗产的争论便从未停止。批评者认为博物馆把艺术与历史遗物从它们的原生地移走,放置在展厅中,切断了历史传统的生命血缘与整体社会文脉之间的联系,失去了相互之间关联性,也就失去了文化的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人口、环境、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人们试图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起新的生态价值观,认识到人类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应该进入一个用生态文化适应新环境、建设新社会的时代。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其内容包括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艺术等诸多方面。[1]在生态博物馆的概念产生之前,曾出现过一些新型博物馆的形态,例如产生于19世纪末的瑞典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