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词二首 第2课时《如梦令》李清照.pptVIP

(公开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词二首 第2课时《如梦令》李清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我会用同音字填空。 喜( ) ( )花 麻( ) ( )然 ( )实 ( )吐 日( ) ( )店 布( ) ( )头 ( )坟 ( )笔 鹊 雀 确 藕 偶 呕 暮 幕 墓 茅 矛 毛 máo què ǒu mù 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别】①分离。②另外。③区别;区分。 ④插住。⑤表示揣测。 1.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  ) 2.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人民币。(  ) 3.他的皮带上别着一支枪。(  ) 4.这个人这样做肯定是别有用心。(  ) 5.明月别枝惊鹊。(  ) . . . . . ⑤ ③ ④ ② ① 四、翻译进行时。(翻译句子)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醉人的稻花香气里,喧闹的蛙声仿佛在预报丰年。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料却误入了荷花深处。 * * * 如梦令 [宋]李清照 第二课时 词二首 21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ǒu)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 2.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重点) 3.感受词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难点)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主要作品:《声声慢》《一剪梅》《夏日绝句》等。 走进作者 我会写 藕 “耒”的最后一笔捺 变点。 ǒu 理解词语 沉醉: 藕花: 大醉。 荷花。 核心问题: 《如梦令》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性格? 串珠问题: 1.想一想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如梦令》的文眼是什么?从这个字可以体会到什么? 3.“争渡,争渡”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梳理文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时常记起。 时常记得在溪边亭子里游赏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朋友们畅叙友情,纵情诗酒,竟然醉得忘记了回家的路。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的时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ǒu)花深处。 玩得尽兴了,天色已晚,只好划船往回走,糊里糊涂地就划进了荷花丛中。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大家抢着划呀划,嬉笑声、摇橹声,惊动了停栖在岸上的无数只鸥鹭,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 鸥鹭:泛指水鸟。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让词人“醉”而“不知归路”的不仅是酒,更主要的是高涨的游玩兴致,还有周围美丽的荷花。“沉醉”体现了词人非常愉快的心情。 思考(重点):词人是因酒而醉吗?“沉醉”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承上启下的作用。“兴尽”是对一天游玩生活的概括;“误入”引出了下文,也把人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回味无穷。 思考:“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两句词的作用是什么? “惊”让读者觉得像是被一滩冲天而起的鸥鹭吓了一跳,进而想象到少女们的惊叫之声,惊慌之色。这就达到了一种景随人动、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性格? 《如梦令》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闺中生活和豪爽开朗的性格。 核心问题: 1.想一想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串珠问题: 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2.《如梦令》的文眼是什么?从这个字可以体会到什么? 《如梦令》的文眼是“醉”。从“醉”可以体会到少女们关系融洽,兴致高涨。因为“醉”,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醉”,她们忘记了大家闺秀的身份,忘情地“争渡”。 3.“争渡,争渡”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藕花深处,浮萍荡漾,荷花摇摆,少女争相划桨、摇橹的场景。 溪亭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鸥鹭 无忧无虑的生活、豪爽开朗的性格 如梦令 课文结构     《如梦令》这首词回忆了作者当年溪亭游玩醉归的欢乐情景,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闺中生活和豪爽开朗的性格。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en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