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美学学生复习笔记
第一章 美学的基本知识
美学学科的建立可以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G·Baumgarten,1714—1762)出版的专著《美学》第1卷,创立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称号作为标志。 美是什么大体认为西方古代美学多把美与真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古代美学则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如果我们可以总结,大致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不外乎有以下3类: 1把美作为不依赖人的客观对象,人称“客观美论”; 2把美作为入的生观感受人称为“主观美论” 3力图从主体、客体的关系来解释美,人称“主客观关系美论”。 “客观美论”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美“要依靠体积和布置,凡是大小得体,比例适当,能休现出“秧序、匀称、明确”的形式就是美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主观美论”认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主观论在近代西方广泛传播,并成为西方美学思想的主导思潮,与这种理论重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分不开,而这一点恰恰是客观美论不足之处。 “主客观关系美论”认为美既不在物也不任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如德国的立普斯们(851一1914年)主张认为美是主观情感“移情”、“外射”到物质对象上的结果。“审美的移情”究其实质仍是用美感观念代替广美.用主观意识代替了客观存在。 美的特征 1 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具象性 2 美是美本身固有的特点 感染性 3 美的形象要靠不断的创新 美的基本形态 美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3种。有人也把自然美和社会美总称为生活美。生活美是现实的美,艺术美则是生活美的一种反映。 美的欣赏和审美标准 1.美感是人类所独具的高级意识 《金刚》不同意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认识根源无疑是在感性认识里面但美感认识毕竟与感性认识有本质的区别。”在审美实践中美感保留的直觉性特点并不能否定和排除美感认识中有理智因素的存在。欣赏美的对象时,需要同时具备同具体的审美时象相适应的历史文化知识,才可能领悟美的对象的深层内涵。 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说:“美感的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 这种社会的功利性与个人审美时的非功利性形成了美感特有的矛盾二重性 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作为人们审美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人类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审美标准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个断发展变化的审美标准也必然随它的发展变化而具有暂时性、相对性。审美评价存在着客观标准,他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审美差异民族性 地方性 个体差别
4)对建筑美的欣赏 (1)美感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展开而不断发展(2)审美标准由社会所处的客观历史条件来决定(3)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于同一事物和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4)人们欣赏建筑美,并不是消极与被动的,在实际存在的建筑面前,一般的或专业的欣赏者都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调动起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去把握形象带来的各种感受。根据心理学的分析,审美活动的心理条件就有联想、移情等内容和特征。第章中外古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般规律的美学门类.是研究建筑领域美学问题学。古典美学家把建筑列入艺术部类的首位,建筑和绘画、雕刻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 一、 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多层次构成 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艺术,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物的造型:木构架+大屋顶+斗拱+须弥座+和玺彩画 有人说“传统建筑是传统礼制的图示”。可见传统的礼制性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特征首先是高度强调了美与善的统一,强调了建筑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建筑创作中把其社会内容,象征涵义放在了显著的突出地位。 礼制性建筑的类型 坛、庙 “坛”用来祭大地,用来祭先祖与天神的是“庙” 在东汉(25——220年)明帝刘庄(58——76年)时,天子七庙改为“同堂异室”之制,把历代先王集中一庙.以太祖居中,按左昭右穆分室祭享。这种帝王宗庙称为“太庙”。现故宫前部左边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历史上即为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陵墓 “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 陵墓的布局和设计反映了皇家的风水观天寿山――明十三陵 宫殿宫殿,宫是房屋的通称。《易?系辞》日:“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时不论贵贱,住房都可称宫。秦汉以后,宫专指帝王所居的房屋.也有称宗庙、佛寺、道观为宫的。殿,古时称高大的房屋为殿。后特指帝王所居及朝会之所或供神佛之处为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组群很早就形成了“前朝后寝”的格局。“朝”是帝王讲行政务活动和礼仪庆典的行政区。“寝”是帝王生活区。朝的布局征周代有所谓“三朝五门”的制度。 明故宫也基本附会三朝五门制门楼在古代宫殿建筑群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庫存控制淺談.ppt
- 店长是超市管理的灵魂人物.ppt
- 庫存管理3物料管理.ppt
- 庫存管理4倉儲管理.ppt
- 庫存管理5盤點作業.ppt
- 康佳s系列彩电故障检修.doc
- 康佳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新闻发布会及招待酒会现场活动方案.ppt
- 康佳电视机部分机型故障维修速查.doc
- 废水中污染指标的测定.doc
-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