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给儿童精神的底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给儿童精神的底子

教育:给儿童精神的底子 [摘要]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笔者通过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隐喻出“儿童的孤独”与“精神的需要”,继而从理性的层面对教育现实与童心世界进行了深入地思考。而一切的结果都在召唤: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教育要满足学生精神的需要,要给学生精神的底子。 [关键词]童心 孤独 精神底子 阅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容易引发我们对教育现实的深深思考,《夏洛的网》就是这样一部值得回味的经典之作。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的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为丑陋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竞要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它的年龄还小,它不想死,它还想看冬日的雪景,它还要等到次年春花烂漫的时刻。绝望的威尔伯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圈上方的木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文字:“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逊”,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在集市的大赛中,威尔伯获得了一个特等奖。自此,威尔伯有了一个安享未来的童年,可是,此时的夏洛却耗尽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 故事留给大人和孩子们太多的感动与领悟,其中的两段话,更是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 一段是在书的结尾: 威尔伯永远忘不了夏洛。它虽然热爱威尔伯的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可谷仓里没有一只蜘蛛能取代夏洛在它心目中的中心位置,夏洛是无可比你的。这样的人物不是经常碰到的:既是忠实朋友,又是写作高手。夏洛两者都是。 还有一段话是夏洛在生命中最后一天对威尔伯说的话: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忙着扑捉和吃苍蝇是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的故事,让千万人流泪。 然而这两段话中却有着对教育深深的隐喻,让不得不再次去品读。 一 1、隐喻之一:儿童的孤独是学校生活最可怕之一。 小猪威尔伯初到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很孤独。 “天天一个样”,威尔伯说:“我太小,在谷仓这里,我没有真正的朋友。” 威尔伯不要食物,它需要的是爱。“你能和我一起玩吗?”同样的问题,它问母鹅,它问羊羔,它问老鼠普尔顿,得到的都是冰冷的拒绝。正当威尔伯倍感孤独与绝望的同时,夏洛出现了。自此,威尔伯获得不仅是朋友,而是爱和友谊,正式这种精神的力量,一直支撑着他坚强的活下去。 其实,在我们的学校里,对于那些刚刚跨入校门的孩子们,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个威尔伯。陌生的环境,全新的秩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使得原本纯真、自由、好群的孩子们开始有了孤独感。 没有人可以离开社会,离开“他人”而生活。“儿童的孤独是学校生活最可怕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儿童有孤独,那就是学校生活最可怕的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与欢乐就在于与他人交往,在于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的世界,这就是他的“根深蒂固,改不了的精神需要”。 所以,对于哪些刚刚入学的孩子,我们最致力于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引导人与人之间本真和谐的相互关系。 2、隐喻之二:教育要满足学生精神的需要,给学生精神的底子。 威尔伯是幸运的,在只经历了一天的孤独之后,便遇见了夏洛。夏洛的温情与智慧成为了威尔伯精神的依靠,而夏洛对生命的执著与信念更是点亮了每一人精神的火种。 无论精神的依靠,还是精神的火种,我们可不可以就叫做“精神的底子”呢! 教育要满足学生精神的需要,给学生精神的底子。失去了对人的精神、情感、心灵、人格的关注、陶冶、滋养、教育就不复存在。 还是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占据第一位的永远是人的精神。“只有精神的力量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童年是自由的,好奇的,是美好的东西最容易积淀的一段时光。所以,有人说:“童年实际上就是人的精神家园。” 所以,对于哪些刚刚入学的孩子,我们最致力于要做的事情还有:给他们享用一生的精神的底子。 二 从“儿童的孤独”到“精神的底子”,透过故事的隐喻外,我们还必须站在儿童与教育的立场,对“儿童的孤独”、“童心的世界”及我们“教育的使命”作一客观与理性的分析。 1、儿童的孤独 (1)孤独之一:进入了一种程序。著名的“生命化教育”提倡者张文质老师做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他说: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如同“第二次断奶”,原来那种生性中自然而然的对父母的依赖、撒娇,甚至有时候可以撒野,无拘无束,任其性情地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的状态可能都要结束了。因为他们要进入一个规范化的系统,包括作息时间、身体行为、言语方式、交往方式等都要进入一个程序了。对于儿童来说,这比第一次断奶还可怕,还有什么比一切都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