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戴着镣铐跳舞——论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桎梏
戴着镣铐跳舞——论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桎梏
叶吉娜
武汉大学文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差异在于它的隐含对象为儿童, 儿童的一切都处于生发期, 因为这个主要特点, 所以儿童文学被倡导担负起人生教育、普及知识等任务。但也因这一层桎梏, 文学创作的触角被束缚于叙述禁忌之中;作家创作的灵性被消磨于“语重心长”的教导中;美学内涵、哲学思考在道德教育、知识普及面前被挤向边缘, 作品亦很难充满灵气了。这种创作倾向对于儿童来说也许反而阻碍甚至扼杀了他们的哲学思考、心灵发展。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 叙述禁忌; 教育主义; 哲学内涵;
作者简介:叶吉娜 (1993-) , 女, 浙江杭州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7-03-06
Dancing With Shackles:The Shackles of Chinese Children Literature
YE Jina
School of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children literature and adult literature lies in its implicit object for children.Children are all in the germinal period of the main features.Therefore, children literature has been advocated to take on the task of life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so on.However, due to the shackles of this layer, the tentacles of literary creation are bound in the narrative taboo.The writers inspiration is broken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This tendency may hinder or even stifle children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Keyword:
Chinese children literature; narrative taboo; educational doctrin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Received: 2017-03-06
在儿童本位论的影响下, 儿童文学作品的隐含对象———儿童, 被不少创作家、理论家设定为永远幼小、天真、脆弱的个体。在创作过程中, 作家小心翼翼地剔除真实社会里存在的悲剧因素, 总是指向美好和纯真。试图圈定叙述禁忌, 将一切社会真实悲剧排除在儿童文学门外, 期望保护儿童不受冲击。然而这种保护就像温室,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 当真正遇到人生的悲伤时, 受到的打击将会更大。另一方面, 由于儿童处在人生的起点, 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水平都有待形成, 儿童文学因此被许多理论家呼吁担负起儿童人生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普及的任务。在这种理论影响下,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被教育主义、科学主义主导, 成为教育、科普的工具, 以至于模糊了文学的本质, 作品也因之流于说教, 失去了美学涵养、哲学深度。本文即从叙述禁忌、教育主义、知识普及三方面入手, 对比西方儿童文学, 分析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困境。
一不该如此的对象禁忌———中国儿童文学对悲剧的排斥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我认为寓言要不得, 因为它把淳朴的孩子教得愈简单, 愈幼稚了, 以为人世里是非分别、善恶的回报, 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 长大了处处碰壁上当。”[1]48-49窃以为钱钟书先生的这番话对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叙述禁忌问题正是切中要害的评论。在不少作家、理论家心中认为, 儿童文学的主流读者———儿童是天真、纯洁的, 是脆弱、稚嫩的。这样的看法无可厚非, 儿童处于人生初级阶段, 接触社会现实较少, 各方面的经验感受确实不足。但是把儿童看作是永远天真、纯粹的, 而非一个发展的个体, 这样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始终本着保护儿童, 使其远离成人现实世界各种悲伤、痛苦的出发点, 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悲伤的题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