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例双侧唇裂改良原长法手术术式探讨.docVIP

180例双侧唇裂改良原长法手术术式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0例双侧唇裂改良原长法手术术式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80例双侧唇裂改良原长法手术术式探讨 侯春林 柳新华 张新华 侯伟 马雪芳 高峰(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晋中030600) 作者简介:侯春林(1963-),本科,副主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原长法手术术式对双侧唇裂修复的效果。方法:对180例双侧唇裂运用改良原长法手术术式进行唇裂修复。结果:180例患者鼻小柱居中, 鼻底部分组织闭合良好,有较完美的前鼻孔外观,两侧唇峰对称,良好地模拟了人中嵴形态,唇弓清晰。唇珠饱满。上唇上翘,前庭沟无粘连。边界清楚,运动自如,外形美观。除3例鼻底部缝线滑脱外,其余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6-24个月不等,疗效满意。结论:改良原长法手术术式是目前治疗双侧唇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术后效果良好,临床证实实用可行。 【关键词】双侧唇裂;改良;口轮匝肌;唇弓;唇珠;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2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自2006年4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双侧唇裂患者180名。本题所指双侧唇裂为II度和III度唇裂,其中双Ⅱ度54例,双Ⅲ度102例,混合24例;年龄6个月-3岁,男109名,女71名,体重ge;5Kg,血红蛋白ge;10g,血白细胞le;10times;109/L。均运用了改良原长法手术术式。全部病例均有术前、拆线以及术后6个月影像资料,有的为术后6个月至24个月的资料。 1.2手术方法 1.2.1麻醉: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1.2.2定点设计:以一侧为例。鼻小柱根部稍外侧定点①,前唇缘相当于唇峰的位置定点②,前唇缘中点定点③,相当于人中切迹处。④点位于鼻根部稍内侧。侧唇唇红缘最厚处定点⑤,⑥点位置于⑤的内侧唇红唇白交界处唇弓上1mm,使⑤-⑥等于②-③,即唇弓的1/3长度。婴幼儿不超过3mm成人不超过5mm,自⑥点向唇红作一弧形连线定点⑦,注意鼻孔大小要参考正常人相同年龄大小来定。一般婴幼儿不超过3-4mm,成人不超过8-10mm,这一点在定点①与④要注意。②、③、②rsquo;、⑤、⑥均定在皮肤处唇弓上1mm,以尽量保留唇弓的完整性。 1.2.3切口与缝合:沿①-②-③、 ④-⑥-⑤、⑥-⑦全层切开,②-③-②rsquo;不要切透,使②-③-②rsquo;粘膜瓣翻向口腔侧与④-⑥-⑦粘膜瓣相互缝合封闭裂隙口腔面,②-③-②rsquo;粘膜瓣翻向口腔侧,做口腔前庭沟粘膜衬里,充分分离两侧侧唇处异位的口轮匝肌,前唇处保留粘膜,将肌肉及皮肤向鼻底方向分离,充分游离前唇肌皮瓣。用缝针先穿过一侧侧唇口轮匝肌,再穿过一侧侧唇肌肉,再由侧唇处穿出,最后回到缝合起点侧方约3mm处,即褥式缝合,如此褥式缝合两次,从而将口轮匝肌自唇红缘至唇白1/2处均解剖复位。再将解剖至鼻底的前唇拉回,将前唇处的肌肉与两侧唇白上1/2处的肌肉相互缝合,至此,口轮匝肌肌环重建彻底完成。将②与⑤、③与⑥、①与④分别对位缝合,此六点的缝合可以用粗一些的缝线,以免手术后由于哭闹等原因发生缝线脱落,最后逆转缝合唇红再缝合皮肤,最后缝合鼻底。 2结果 用此方法整复180例双侧唇裂患儿,最短45分钟,最长65分钟,平均55分钟,鼻底部组织闭合良好,有较完美的前鼻孔外观,上唇高度左右一致,两侧唇峰对称,良好地模拟了人中嵴形态,唇弓清晰。唇珠饱满。上唇上翘,前庭沟无粘连。边界清楚,运动自如,外形美观。除3例鼻底部缝线滑脱外,其余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 3讨论 唇腭裂为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据统计,发病率在国内为1.8/1000左右[1]。对双侧唇裂整复治疗,多年来主要以加长法及原长法为主[1],加长法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运用较广泛,但随着双侧唇裂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成熟,由于该项技术将侧唇的唇组织转移到前唇的下份,缩减了上唇的横向距离,而增加了上唇的纵向高度,破坏了唇部正常的横向和纵向比例关系,造成了术后上唇横向距离过窄、而纵向距离过长,形成了一种所谓的长面形唇部特征,并且随着上唇的生长发育和年龄的增长,红唇缘逐渐向内侧移动,形成红唇内翻畸形。患者的上唇外形变得越来越不美观。此种手术严重地影响到了患者日后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所以,该方法运用逐渐减少,目前只是用于前唇过于短小的患者的手术[2,10]。原长法由于其本身的诸多优点(术后瘢痕形成正好模拟了两侧的人中嵴,上唇比例相对较为协调,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为良好等)而被广泛的运用于双侧唇裂的手术中,成为本世纪双侧唇裂修复的主流术式[3]。但根据笔者多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