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张相锋 王强 遵义市中医院(贵州 遵义566000) 【摘要】 目的 讨论心律失常的临床分型及选方。 方法 选取2006年至2009年院内出院经临床证实有效之病例共340例作归纳总结。结论 经过对所有临床病例分析总结后分为四型。 【关键词】 中医治疗 心律失常 辩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0096-02 由于心脏冲动形成异常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但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能力,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篇主要论述由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中医辩证施治及分型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6年至2009年期间住院疗效较为突出的病例,总计340例,所有病例均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1.1 具备中医的辩证分析且依据充分,并经三级医师查房认可。 1.1.2 有明确的现代医学检查依据,所有病例均经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证实具备心律失常及符合器质性心脏病最基本的条件; 1.1.3 所有病例所服基本方与诊断证型相稳合,并需经副主任及以上资历医师查房后得到确认。 1.1.4 所有病例均需在服用相应证型基本方药10日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方药10日内未做根本性调整。 1.2 方法 以中医辨证观念为诊治依据,根据辨证施治精神,结合临床资料,将所有收集病例的证型及方药作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共归纳为4个基本证型。 1.3 分型 1.3.1 气阴两虚型:症状:心悸、气短乏力、口干、舌淡红少津、脉细结代或数而无力,治则:益气养阴复脉方药以炙甘草汤为主方加减: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1.5g当归12g:龙眼肉30g丹参15g炙甘草6 g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黄芪、当归补气养血,龙眼肉益心脾、补气血、润五脏,炙甘草安中复脉,诸药相合,补阴血以养心体,益心气而复心用,其脉可生可复,其病机乃心主血脉,体阴而用阳,心病日久,气阴皆虚,或盛邪日久,内舍于心,耗气伤阴,而发本证。著以阴虚为主,加生地、白芍、阿胶。阳虚明显,可入桂枝以助心阳而通心脉;兼见心烦失眠,酌加枣仁、远志、柏子仁之孰,见盗汗、烦躁口干甚者,加轻量黄连、黄芩以清热除烦,本型多见于患病日久及年龄较大之患者,是临床最常见证型。该型患者在所收集的病例中共占157例,约占所收集病例总数的比率为46%。  1.3.2 心肾阳虚型症状:心悸怔肿,形寒肢冷,或小便不利,肢面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或沉细结代。治则:温阳补肾、益气通脉方以保元汤合桂枝附子汤加减:红参6 g黄芪15 g桂枝9 g制附子6 g山萸肉12 g丹参30g川芎10g红花9g茯苓15g杏仁9g炙甘草6 g本型患者病发日久,久病伤及心肾阳气,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心阳则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肾阳失于温煦,则膀胱气化失约,水湿运行不利,而见小便不利,肢面浮肿;心脉失于温煦鼓动,气血运行之机不利,而见心悸怔忡。益气助阳,温通心脉为本证治疗大法。方中桂枝、附子温阳散寒,使阳气振奋;红参、黄芪大补元气;山萸肉温阳益血,补肝肾,与桂附相伍,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丹参、川芎、红花活血化瘀;茯苓、杏仁、甘草辛宣肺气,化痰饮以开胸中之阳气。方中附子辛热燥烈,若非阳虚水饮凌心较甚者,不可妄投,用量宜轻,使用时宜久煎。若肢面浮肿甚,则可加用防已黄芪汤。该型亦为较常见病例,大多数患者亦为久病病例,占所收集病例125例。所占比率约为37%。 1.3.3 心血瘀阻型:症状:心悸胸闷,心痛时作,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12 g桂枝6 g桃仁12g红花12g丹参30g.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0g枳壳2g薤白10g香附10g炙甘草6g此方不可久服,取其急则治标之急,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伴心律失常病例,患者多为壮年,形强气实,由于外邪内干,胸中阳气被遏,导致气滞血瘀而成本证。该型单独成型病例较少,在所收集病例中占46例,占总数的比率约为11%,但因以上证型患者多为久病患者,心血瘀阻是最常见伴发证型。在所有病例中使用三味以上活血化瘀及通络类药物则占294例,占总数的比率达86.5%。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