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效益分析.docVIP

定边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效益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边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效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定边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效益分析 徐宝霞 姬永强(定边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邮编718600)   摘要:旱灾是我县农业生产中最严重且频率高的自然灾害。旱情的发生往往造成山区人饮困难,农田受灾。去年来我县区依靠大量的水窖和硬化砼集水场集蓄雨水利用工程,不但解决了人饮困难问题,同时为部分农作物浇上了“救命水”、“保丰水”,广大农民对这样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赞不绝口。实践表明,建设雨水水集蓄利用工程符合山区生产特点,兴修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地方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兴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解决我县山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有效途径,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大有可为。   关键词:雨水收集;雨水集蓄利用;定边县   一、基本情况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地跨长城南北,北部属毛乌素沙漠南缘,南部有白于山横亘,境内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地下水位埋深多定边县土地资源丰富,是陕西省地广人稀的大县之一,位居全省第三。   全县总土地面积6920 平方公里,辖11 镇14 乡、334 个行政村、7 个居委会。总人口31.5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207 万人。县境内地域辽阔,白于山横亘中部,南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是风沙盐碱滩区,海拔1303—1907 米,属于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16.4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490.2 毫米,是降水量的7.9 倍,“十年九旱”现象非常普遍。境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很差,干旱、沙尘暴、霜冻、冰雹、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二、人饮工程利用分析1.收水效果按定边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23.9 毫米,降雨一般集中在7-9 月份,平均降雨量为201.4 毫米,可占年降雨量的61%,而4-6 月、10-11月份的有效降雨(可产生径流的雨量H 降>10 毫米),多年平均分别为73 毫米、36.4 毫米,占全年降雨的22.5%和11.2%。有效降雨量为310.8 毫米。据调查,在同样的集水面积下,实施砼集水场前径流系数为0.5, 实施砼集水场后径流系数可达到0.9,由公式Q = F times;(chi;? alpha;? eta;)/1000式中:Q——收水量m3F——集流面面积按100m3chi;——有降雨量降310.8mmalpha;——径流系数分别为0.5、0.9eta;——有效降雨保证率取90%计算得收水量分别为14 m3 和25 m3。可见收水量提高了1.78 倍。   2.应用效果采取砼集水场工程具有结构简单、基建投资少,且基本无有常年运转费用,管理方便,易于施工,质量可靠,并为群众所接受,有效解决了人饮困难问题。   三、窖灌工程利用分析1.灌溉制度确定据定边及毗邻县、乡等八个气象点实测雨量资料分析,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16mm,平均径流深13mm,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规定,本项目区为干旱地区,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后,玉米等旱田作物灌水次数为3 次,灌水定额取195 m3/hm2,蔬菜采用点灌,灌水次数为6 次,灌水定额取120 m3/hm2。   2.灌溉需水量分析计算项目区种植比例以玉米为主,灌溉保证率为75%,旱作农业区的非充分灌溉全年灌溉水量按下式计算:Md=beta;(N-10PC-WS)/eta;=401m3式中:Md——全年灌水量,m3/hm2;beta;——非充分灌溉系数,取0.6N——农作物全年需水量585 m3/hm2PC——农作物生育期有效降水量,mmWS——播种前土壤有效储水量,取50 m3/hm2eta;——灌溉水利系数,取0.8发展每亩集雨窖灌水浇地,计算得全年灌溉需水量为26m3。   3.砼集水场面积确定供水保证率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要求取50~75%,集水材料为砼面,由公式Si?Kigt;1000W/PP式中:Si——集流面面积,m2Ki——年径流效率取75%W——年供水量401m3(26m3/亩)PP——保证率为P 时的年雨量,平水年(P=50%)为316mm,枯水年(P=75%)为218mm,计算得:平水年灌溉每亩需砼集水场113m2,枯水年灌溉每亩需砼集水场每亩164m2。   即结合实际,水窖容积为30m3,可控制灌溉面积1.15 亩。再采用的一种非充分灌溉(限额灌溉)技术。按照各种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大小,选择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和缺水严重期进行补充灌溉或称之为有限灌溉,达到充分和高效利用雨水的目的。   四、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通过建设集雨灌溉工程,增加部分小型水地,改善当地生产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山区人民长期缺少水浇地的局面,增强农业后劲。增加农民收入,使当地农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