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腰椎定点旋转扳法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对腰椎定点旋转扳法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孙谊,刘基伟,高建忠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264300
摘要:目的:改进后的腰椎定位旋转扳法量化了旋转角度。方法:在每一节段病变手法复位时,有一个前俯位前屈最佳的角度。结果:改进后的腰椎定位旋转扳法优势明显。结论:改进后的腰椎定位旋转扳法更科学、易于掌握。
关键词:腰椎定位旋转扳法;前俯位前屈角度
推拿治疗腰腿痛疗效确切。而推拿中,运用手法整复,又是推拿的关键一环。腰椎定点旋转扳法是常用的一种手法。《推拿手法学》[1]对其有详细讲解。然而,此手法仍存在几个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1. 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1.1定义
受术者取坐位并弯腰的姿势下,沿腰椎矢状轴和垂直轴,向侧屈并左旋或右旋方向,在扳动区位之间做定位扳动腰椎的手法,称腰椎定位旋转扳法,又称腰椎???转复位法。
1.2动作结构
1.2.1预备姿势:受术者坐在无靠背的方凳上,以向右侧旋转为例,助手用双膝夹住其左膝两侧,并用双手按住其大腿根部,将受术者固定在座位上;术者站或坐在其右后侧方,用左手拇指抵按在其受术腰椎棘突的右后部,右手从其右侧腋下穿过,把握住其后颈部。
1.2.2动作姿势:
先嘱受术者向前弯腰俯身,同时,术者右手亦顺势下压其上身至最大限度的前俯位后,术者右手再用力将其上身扳向右侧,使其腰椎在前屈位时再向右侧旋转至“扳机点”位后,再顺势发力作一个小幅度的快速牵拉与右旋动作,左手拇指同时发力将 受术腰椎棘突向左侧顶推,待手下棘突有松动感或出现扳动响声后,右手立即将其上身扶正至端坐位。
1.3腰椎定位旋转扳法存在的问题
1.3.1腰椎前屈的幅度不明确
“嘱受术者向前弯腰俯身,同时,术者右手亦顺势下压其上身至最大限度的前俯位后,……”每一个节段病变手法复位时,都是最大限度的前俯位,显然是不符合人体脊柱生理特点,应在每一节段病变手法复位时有一个前俯位前屈最佳角度。
1.3.2腰椎旋转的角度不明确
“……使其腰椎在前屈位时再向右侧旋转至“扳机点”位后,再顺势发力作一个小幅度的快速牵拉与右旋动作,……”没有指明具体的旋转角度,医者只能凭经验操作。
2.腰椎的解剖、生理及生物力学
2.1腰椎解剖
腰椎的上下关节突由椎弓根发出,自内与上一节腰椎的下关节突相接,下关节突由椎弓板发出,方向朝外,由此椎间关节的方向呈矢状位,以利于腰椎的屈伸动作,但向下逐渐呈斜位,到L5时几乎呈冠状位。腰椎椎间关节面与水平面成直角,与额状面成45deg;角,可做前屈、后伸和侧屈运动,几乎不能旋转。在腰段,身体直立时椎体和椎间盘承受压力的5/6,另外1/6由椎间关节负担;最大后伸时椎间关节承载比例达33%,最大前屈时降至零[2]。
2.2腰椎生理弯曲度
研究表明[3],腰椎生理弯曲度各节段角度均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角度以L4/L5、L5/S1节段的角度较大,这与L4/L5、L5/Sl两节段所承载负荷大、发生病变率较高有相关联系,腰椎总弯曲度男性为43.84deg;,女性为49.45deg;。过伸位时各节段活动度Ll/L2、L2/L3较小,而L4/L5、L5/Sl较大,各节段活动度均从上到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总之,腰椎活动能力方面,Ll/L2明显低于L4/L5或L5/Sl。
3. 改进后的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3.1操作方法:受术者坐在无靠背的方凳上,以向右侧旋转为例,助手用双膝夹住其左膝两侧,并用双手按住其大腿根部,将受术者固定在座位上;术者站在其右后侧方,用左手拇指抵按受术腰椎棘突的右后部,右手从其右侧腋下穿过,握住其后颈部。右掌缓慢下压,并嘱患者做腰部前屈配合,至术者左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棘突间隙张开时则其腰椎前屈活动停止,保持这一前屈幅度。然后右侧手臂缓慢施力,左拇指顶按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以为支点,使其腰部向右屈至一定幅度后,再使其腰部向右旋转至一定限度( 腰部侧旋与中轴线最大成角:L3/4椎间盘突出时成角45deg;;L4/5椎间盘突出时成角60 deg;;L5 /S1椎间盘突出时成角75deg;)。略停片刻后,右掌下压其颈部,右肘部上抬,左手拇指则同时用力向对侧顶推偏歪的棘突,双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咔嚓”的弹响声。手法宣告成功。
3.2手法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改进后的腰椎定点旋转手法产生的椎间盘后侧部位移、小关节位移都较其他手法明显,另外实验发现其他手法只对旋转对侧椎间孔有明显位移改变,而本手法操作时双侧椎间孔均有明显位移,因此本手法效果更好
3.3手法的加载
3.3.1椎间盘的应力与位移
3.3.1.1应力
研究表明[4],各种手法椎间盘的应力都主要集中于纤维环,尤其是外层纤维环,髓核应力相对较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