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经方验案举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应用经方验案举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临床应用经方验案举偶 (陈武忠   浙江省永嘉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浙江 永嘉 325113) 关键词: 经方;验案;临床应用   笔者在临床上应用经方,每有获效,报道如下。   1 梅核气 谢某某,女,36岁。2014年8月12日初诊。咽痒伴咽异物感5年就诊。近5年来,咽痒,口燥咽干,咽似有虫爬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咳而有痰,心烦失眠,脘腹满闷,得气则舒,纳呆,大便溏,稍有情志不遂,上述症状加重,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收效甚微,遂来院诊治。诊见:体温37.1℃,苔白厚,舌质红,脉弦细。咽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血常规:白细胞9.6times;109/L,中性粒细胞65%;X线检查:肺心膈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梅核气 (痰气交阻型)。西医诊断:慢性咽炎。组方:半夏、厚朴、茯苓各10g,生姜3片,苏叶、柴胡、枳壳各10g,白芍药15g,玫瑰花、绿梅花、佛手花、炙甘草各6g。3剂,1天1剂,水煎服。二诊,咽干口燥,咳而少痰,纳谷香,继以前方加北沙参30g,石斛15g。继服7剂。三诊,咽异物感明显好转,但稍有情志不遂,即感胸膈痞闷,嘱其心态平和,消除忧虑。药已中病,以此方调治月余而愈。 按:《金匮要略》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梅核气多因情志不舒或多思懊恼,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交结于咽喉所致。治当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故方用半夏厚朴汤加柴胡、枳壳、白芍药、玫瑰花、绿梅花、佛手花疏肝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2 肠痈 周某某,女,55岁。 2014年5月10日初诊。右下腹疼痛持续3天就诊。患者于3天前出现右下腹疼痛,站立时不能伸直,屈右脚,牵引则痛剧,少腹痞闷,嗳气恶心,纳呆,溺黄,大便秘结,在当地诊所治疗无明显疗效,遂来院治疗。诊见:体温38.5℃,苔黄厚干燥,舌质红,脉沉滑。上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15.6times;109/L,中性白细胞92%;B超示:急性阑尾炎(包块形成)。 中医诊断:肠痈(热毒壅盛),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包块形成)。组方:制大黄15g,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各10g,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米仁、败酱草各30g,红藤20g。3剂,1天1剂,水煎,分2次空腹服。二诊,药后体温37.5℃,腹痛缓解,压痛,反跳痛(+),但大便时里急后重,以原方加青皮10g。继服7剂。三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消失。B超示:阑尾未见异常。经用原方稍做增损再服10剂,以善其后。 按:《金匮要略》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初期多因饮食失节,寒热不舒,情志不畅,暴急奔走,导致肠道传化不利,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而发。治当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通里排脓。故用大黄牡丹汤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米仁、败酱草、红藤清泻热毒,行滞散结,破瘀消肿。   3 症瘕 金某某,女,38岁。2014年8月6日初诊。两侧少腹伴腰部隐痛3个月。患者3个月来两侧少腹伴腰部隐痛,平素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提前,月经色红不挟血块,带下量多,色黄白相间,劳累后诸症加重,纳可,二便尚可。婚后9年,育有1女,人工流产病史2???。诊见:舌苔黄,舌紫黯,舌边有瘀点瘀斑,脉沉涩;少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B超示:右侧卵巢囊性肿块(6.5cmtimes;6.0cm),子宫直肠窝少量积液。中医诊断:症瘕(痰瘀阻滞胞宫),西医诊断:右侧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组方:桂枝茯苓丸加红藤30g,柴胡、川芎、枳壳各10g,丹参、牛膝各15g,川断、当归各10g,地鳖虫6g,白芥子10g,皂角刺15g。3剂,1日1剂,水煎服。二诊,腰部隐痛有所缓解,少腹隐痛仍如故,以原方加元胡索、川楝子、桑寄生各15g。继服7剂。经上法增损治疗3个月后,诸症消失。B超检查卵巢囊肿消失,盆腔积液消失。 按:《金匮要略》云:“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症瘕多由七情损伤、房事过劳、月经或产后六淫外侵,气滞痰阻,脏腑失和,痰瘀互阻,阻滞胞宫。治当活血消症,化瘀通络,化痰散结。故用桂枝茯苓丸加红藤、柴胡、枳壳、丹参、川芎、牛膝、川断、当归、地鳖虫、白芥子、皂角刺消症散结,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药专力宏,方使其症瘕消失。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