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应用护理中职课件第十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 抗 心 绞 痛 药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药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而短暂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发作的典型特征:阵发性胸骨后及前胸紧缩或压榨性疼痛,常放射致左上肢。疼痛是由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所引起。 心绞痛常见临床类型 1. 劳累性心绞痛 2. 自发性心绞痛 稳定型 初发型(一月) 恶化型 卧位型 变异型 3. 混合性心绞痛 心肌 缺(血)氧 心肌供血(氧) 图 心肌供氧与耗氧的关系 ↑ 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 舒张血管、↓心率、↓左室舒张末压→↓耗氧。 舒张冠脉,促进侧支循环/血流重分布→冠脉供血↑→↑供氧。 促进脂代谢转化为糖代谢而改善心肌代谢。 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供氧,调整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发挥作用。 一、硝酸酯类硝酸甘油 【作用】 1. 扩张外周血管,改变血流动力学 舒张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室壁张力↓→耗氧量↓; 舒张大动脉 →左室后负荷和作功↓→耗氧量↓ 2. 改变心肌血流分布,改善缺血区供血 ①增加心内膜下血供 ②选择性扩张心外膜较大输送血管 ③开放侧支循环 ④增加缺血区血供 3.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抗血栓形成 非缺血区 缺血区 对 照 硝酸酯类的效应 非缺血区 缺血区 输送血管 阻力血管 硝酸甘油 【应用】 各型心绞痛:稳定型(首选),发作频繁,静滴;舌下含服:口腔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80%(口服10%),且可避免“首过效应”。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 CHF:急性(静脉给药),慢性(长效制剂+强心药) [不良反应] 血管舒张反应:面部发红、血压下降,反射性心率加快;由于扩张颅内血管,故颅内压增高者慎用。 高铁血红蛋白症 剂量过大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表现为呕吐、发绀等。 本类药物易产生耐受性,但停药一段时间可消退。 局 部 全 身 血管舒张所致不良反应 面、颈皮肤潮红 BP↓→反射性心悸 诱发心绞痛 头晕、搏动性头痛 颅内压↑ 长期大剂量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眼内压↑(?) 体位性BP↓→晕厥 注意事项:耐受性,可间歇给药,或减小剂量。 [用药护理] 1.硝酸甘油片不能吞服,而要放在舌下含服。这是因为吞服的硝酸甘油在吸收过程中,必须通过肝脏,在肝脏中绝大部分的硝酸甘油被灭活,而使药效大大降低。我们每个人的舌下面有丰富的血管,医学叫舌下静脉丛,硝酸甘油易于溶化,当把它含于舌下时,溶化了的药物能直接入血,因此不但起效快,而且药效也不会降低。硝酸甘油味稍甜并带有刺激性,所以合格的硝酸甘油不但应溶化得快,而且含在舌下带有烧灼感。这也是药物有效的标志之一 2.硝酸甘油是一种亚硝酸盐,挥发性强,过热见光都极易分解失效。故应放在棕色小玻璃瓶内,旋紧盖密闭保存;有的病人把药放在透明的玻璃瓶或纸袋内保存是不妥当的。硝酸甘油可放在15-30℃的室温下,也可以保存在冰箱中,携带硝酸甘油时,切勿放在贴身的衣服兜里,以免受体温影响降低药效 3.硝酸甘油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如病人每天反复开盖取药,药物易受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影响,有效期只有3~6个月。因此,使用硝酸甘油要注意失效期,每次取药时间应快开、快盖,用后盖紧。对随身携带的药物要及时更换 . 4.硝酸甘油是应急抢救药物,每次更换药物都应确定其有效性。目前市售药物中,有的含在舌下十多分钟都不溶解,这种药物不能使用。 5.含服硝酸甘油时,宜取坐位,或靠墙下蹲位。这是因为硝酸甘油能使全身静脉扩张,全身静脉容量增加,病人直立时,由于重力的原因,大量血液积存在下肢,造成相对的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出现头晕,甚至昏倒。平卧位含药虽不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但因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荷,也会使药效减弱。另外,硝酸甘油能使脑压和眼压升高,所以青光眼、脑溢血患者应慎用。 二、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不良反应] 1.降低心肌耗氧量: 阻断β-R→心率↓及收缩力↓→耗氧↓ 收缩力↓→射血时间相对↑→心室容积↑ →耗氧↑(缺点)。总耗氧↓ 2.改善缺血区血供:耗氧↓→非缺血区血管阻力↑,缺血区血管舒张→血流流向缺血区↑供血; 心率↓、舒张期延长,利于冠脉灌注和血流向内膜缺血区。 3.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组织供氧。 4.改善心肌代谢:↓FFA,↑糖代谢,耗氧↓ 5.抑制血小板聚集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