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心力衰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F(心力衰竭)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 云南昆钢医院心内科 朱首国 心力衰竭病因 1、各种心肌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退。如:急性广泛型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炎等。 ?2、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肺动脉瓣狭窄等容量负荷过重: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慢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3、心脏舒张能力减低:因心脏舒张受限,使心脏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少,循环淤 血等征象。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限制型心肌病。 ? 心室重构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心室重构包括心肌细胞的重构和心肌细胞间质的重构两个方面。目前的观点认为心室重构的机制包括炎性细胞因子,神经体液因素及免疫因素等多个方面。也是现在主要抗心衰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 3、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4、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 5、严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 ?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罗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心力衰竭(HF)质量控制指标 一、实施首次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尽早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四、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五、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示。 六、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七、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八、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试用) 九、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证) 无需上报内容 ? 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 ? 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 ? 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 ? 心功能Ⅰ、Ⅱ级的病例★ ? 18岁以下的病例 ? 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 ? 心脏外科手术后 ? 产科手术和操作的其他并发症(O75.4) ? 流产、异位妊娠或葡萄胎妊娠(O00~O07、O08.8) ? 新生儿心力衰竭(P29.0) ? 继发性高血压 (I15) ? 入院前心脏有各类置入物(心脏起搏、除颤等辅助装 置,ICD-9-CM-3编码37.61003~37.95001) ? 本次住院天数大于120天 HF-1(左心室功能评估)信息要点 左心室功能评估应在到达医院24小时内、住院期间或出院前有左心室收缩(LVS)功能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 超声心电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心室功能障碍程度。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NYHA心功能分级: I级:日常生活无心力衰竭症状。 II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 III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IV级: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控制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消除感染、心律失常等诱因。 2.一般治疗:休息、控制钠盐摄入。 3.药物治疗: (1).利尿剂。作用:排钠、排水减轻心脏负荷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ACE、AR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作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级缓激肽的降解,限制心肌、小血管的重塑。 (3)β-受体阻滞剂。作用:对抗交感神经激活,延缓病程、降低猝死率。 (4).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安装三腔起搏器使左、右心室恢复同步收缩,改善症状。 慢性心衰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