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抗炎原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抗炎原则

细菌性脑膜炎的经验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发病率0.2~0.9/10万,病死率3~6% 流感杆菌脑膜炎95%由B型所致 80~90%病例发生于3月~3岁儿童;高峰发病年龄为7~12月,约占70%;5岁以后发病率下降 年长儿童及成人易患因素为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糖尿病、酗酒、脾切除、脑脊液渗漏、免疫缺陷者 高发季节为秋冬季11~次年1月,2/3起病前有上感,1/3继发于支气管肺炎 近年来由于应用流感杆菌疫苗,发病率显著下降达90%以上 流感杆菌脑膜炎的治疗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发病率1.1/10万,病死率19~21% 呈散发性,多见于冬春季节 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及老年患者,青年人亦不少见 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颅底骨折及脑脊液渗漏 严重感染见于脾切除、骨髓瘤、酗酒、慢性肝病、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免疫缺陷者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治疗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 发病率0.6~0.9/10万,病死率3~13% 青少年中常见,其中以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 国内90%以上病例由A、B、C三群引起分离菌中A群占97.3%,大流行由A群引起,B群和C群仅引起散发和小流行 多发于冬春季,11月开始上升,次年2~4月达高峰,5月开始下降 各地区由于各年龄组免疫力不同而有发病率差异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的治疗 B组链球菌脑膜炎 发病率0.3~0.4/10万,病死率7~12% 为新生儿脑膜炎的重要病原菌 成人易患因素包括老年人、糖尿病、产妇、酗酒、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我国少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抗菌治疗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 脑炎和脊髓炎 脑脓肿、硬膜下脓肿、硬膜外脓肿 颅内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主要内容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 主要病原菌 治疗原则 各种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 脑脓肿 (Brain Abscess) 脑膜炎的分类 按病原体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 按脑脊液性质分为 化脓性 原发性主要见于脑膜炎球菌脑膜炎,亦可见于流感杆菌脑膜炎和混合细菌性脑膜炎 继发性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颅低外伤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常见病原菌为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金葡菌 浆液性:常由病毒所致,亦可由结核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所致,另见于未充分治疗的化脑 出血性:少见,可由结核杆菌、回归热螺旋体、炭疽杆菌等引起 按病程分为急性(4周以内)、慢性(4周以上) 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 美国27个州1978~1981年发病率约为3/10万 美国多个州1986年发病率自1.9~4/10万,年发病5800-13000例 巴西1973~1982年4100例研究表明发病率为45.8/10万,病死率为33% 院内脑膜炎占总脑膜炎的比例:1962~70年为28%,1971~79年为45%,1980~88年为48%. 院外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 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变迁(%) 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趋势 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1995年较1986年下降55% 流感杆菌脑膜炎发病率下降了94%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下降了33% B组链球菌脑膜炎下降了25% 肺炎球菌脑膜炎增加了4% 李斯特菌脑膜炎下降了5% 细菌性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由1986年的15个月升至1995年的25岁 青霉素耐药肺炎球菌(PRSP)增多:21%为中度耐药,14%为高度耐药 年龄相关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 N Engl J Med 1997;337:970-6 院内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 儿童院内脑膜炎的病原菌 21st ICC P103 n=115 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 N Engl J Med 1993,328:21-8 儿童院内脑膜炎的危险因素(n=101) 21st ICC P103 神经外科手术(70.2%) 脑脊液旁路(42.9%) 应用广谱抗生素(64.1%) 中心静脉插管(94.5%) 低体重早产新生儿(32.8%) 全胃肠外营养(68.8%) 再发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 常见:解剖学异常 脑脊液瘘(筛孔板漏、进入鼻窦或中耳,空蝶鞍综合征) 头部外伤(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 乳突骨髓炎或胆脂瘤侵蚀 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硬脑膜撕裂) 罕见 免疫球蛋白缺乏 无脾症 补体缺乏 成人再发性脑膜炎的病原菌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年龄、季节、伴发疾病、入侵途径 临床表现 发热:95% 颈项强直:88% 皮疹:11%(3/4为脑膜炎球菌感染) 局灶症状:28% 抽搐24% 脑脊液改变 病原学诊断 细菌侵入脑膜的途径 血行播散:发生于菌血症或败血症之后,其唯一或主要表现为脑膜炎 直接扩散 颅外向颅内 颅脑外伤、颅底骨折、颅骨骨髓炎 邻近感染灶直接侵犯,如中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