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标准的认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对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标准的认识
解先念 赵海蓉 东平县中医院 (山东 东平 271500)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2-0121-01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任何形式的异常狭窄而导致的神经或马尾的压迫综合征,是伤骨科临床上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有人认为其在腰腿痛的发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而居第二位。有众多的患者选择了中医药的治疗。但是,目前在临床上存在腰椎管狭窄症辨证分型标准不明确、证名不规范以及每一证型没有症候的,主次等问题,这无疑是中医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不足之处。因此,进行这方面规范化、客观化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得到了腰椎管狭 1. 1 诊断标准
1.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主要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和现行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辨证规范。
1.2.1 纳入病例标准:
1.2.1.1 以腰椎管狭窄症为第一诊断;
1.2.1.2 患者年龄在45~75岁;
1.2.1.3 中医住院病历或门诊病例。
1.2.2 排除标准
1.2.2.1 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上或45岁以下;
1.2.2.2 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患者;
1.2.2.3 合并有糖尿病、传染病、精神病等全身重大疾病者;
1.2.2.4 病历多处修改;
1.2.2.5 不符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病历。
2.1 聚类结果
2.1.1 第1类腰部冷痛重着,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紧。
2.1.2 第2类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舌质淤紫,脉涩。
2.1.3 第3类腰腿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嬴气短,肌肉瘦削,手足不温,五心烦热,失眠多寐,口燥咽干,舌苔少,脉虚细弱。
3 结论
初步建立腰椎管狭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3.1 风寒痹阻证临床表现: 腰部冷痛重着,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紧。主症:① 腰部冷痛重着;②遇冷加重, 得热痛缓;③拘急不舒;次症:①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②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③舌苔白腻;④脉沉紧。
基本辨证要求:具备主症①和② ,即属于本证。具备主症①和②及次症中任何一项辨为本证可靠性增强,即为本证。
3.2 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舌质淤紫,脉涩。主症: ① 面色少华;②神疲无力;③疼痛缠绵;④ 腰痛不耐久坐;次症: ①下肢麻木;②舌质瘀紫 ;③脉涩。基本辨证要求:具备主症① ②和③ ,即属于本证。
具备主症①②和③及次症中任何一项辨为本证可靠性增强,即为本证。
3.3 肝肾亏虚证临床表现:腰腿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羸气短,肌肉瘦削,手足不温,五心烦热,失眠多寐,口燥咽干,舌苔少,脉虚细若。主症:① 腰腿酸痛;②腿膝无力;③遇劳更甚;④ 卧则减轻;⑤形羸气短;⑥精神倦怠;⑦手足不温;⑧失眠多寐;次症:① 面色少华;②舌苔少;③ 脉虚细弱;和/或④口燥咽干;和/或⑤五心烦热。
基本辨证要求:具备主症所有症状即为本证。具备主症①③⑤⑦和次症①②③或①④⑤即为本证。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构成椎管组织的退行性变是造成椎管狭窄的根本原因。其病变部位在腰椎管、下肢。此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留连筋骨间者,痛久。”《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痛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肾主骨生髓,肝养筋藏血。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而致腰腿疼痛。此外痰湿夹瘀,阻滞经络也是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因素。清代吴鞠通曾指出“痹证因于寒者故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腰椎管狭窄症以往辨证标准存在明显的不足,证候分型无标准;目前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证候学研究不够深入,证候分型各持己见,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证型套用腰痛的证型,将证型的理论症状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未分出主次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