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培训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佝偻病培训课件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官渡区妇幼保健中心 2014年6月 概述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佝偻病的最主要的原因 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临床上出现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改变,严重时造成骨骼畸形;另外还降低机体抵抗力,可并发感染或肺炎。 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 概述 20世纪,北欧和美国发病率也很高 在我国,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目前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发病率正在逐年降低,病情也趋向轻度。 维生素D的来源和代谢 来源: 1、外源性:食物 2、内源性:皮肤经紫外线照射产生 代谢 维生素D储存在血浆、肌肉、脂肪、肝脏中,无生物活性,在体内代谢为1,25—二羟胆固化醇,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维生素D的来源和代谢 1,25—二羟胆固化醇的生理功能 1、对肠道的作用:促进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 2、对肾脏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3、对骨骼的作用:促进旧骨脱钙,增加钙磷浓度;直接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盐沉着。 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最主要的原因) 3.食物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 4.生长速度快,需要量增加 5.疾病和药物影响 病因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使婴儿体内维生素D储存不足。 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 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婴幼儿被长期过多留在室内活动使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不足。大城市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气候的影响,如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亦可影响部分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病因 维生素D摄入不足 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病因 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病因 生长速度快,需要量增加 早产儿、双胎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 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 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病因 疾病和药物影响 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抗惊厥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引起佝偻病。 临床表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主要为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以及非特异性的精神神经症状。重症佝偻病患者可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同时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影响。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激期又称为活动期 。 临床表现 1.初期 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此期常骨骼无改变。血清25-(OH)D3下降,血钙、血磷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临床表现 2.激期 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表现部位与该年龄骨骼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一致。 此期血生化指标改变显著 临床表现 不同年龄骨骼的改变 头部: 1、3—6个月出现颅骨软化 2、8—9个月出现方颅 3、1.5岁以后,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 4、1岁出牙,2.5岁仍未出齐,出牙迟 临床表现 不同年龄骨骼的改变 胸部 1岁左右,出现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 四肢 6个月以上,出现手镯、脚镯;1岁以上,“X”型腿,“O”型腿 脊柱 学坐后出现脊柱后弯、侧弯。 临床表现 恢复期 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 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25-(OH)D3(正常10~80g/L)和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活动早期就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2)尿钙测定 尿钙测定也有助于佝偻病的诊断,尿中碱性磷酸酶的排泄量增高。 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长骨骨骺端X线摄片 发现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