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营养师培训20090613)课件PPT
营养缺乏病 → 食物化学 → 营养素结构与合成 → 营养素生理功能(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酸、 碳水化物)→ 过多的危害(毒性反应,慢性病)→ 公共营养(需要量、 膳食指南、 营养教育、 营养干预)→ 促进健康 营养学发展史上的主要科学家 Hippocrates (400BC):古希腊名医,世称医学之父,认识到膳食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 用海藻治疗甲状腺肿,注意到用烧红的宝剑淬火治疗贫血。 Daita的由来:饮食一词意指选择合适的食物保持身体健康 Lind (1747):对维生素的发现作了大量前期工作。 Lavoisier (1783):发现氧,发现呼吸和燃烧都是氧化作用, Liebig (1839):开始建立有机分析,认为机体营养过程是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 Funk (1912):发现第一种维生素—VitB1 营养学发展史上的主要科学家 Mackay (1928) Burr (1930) Todd (1934) McCoy (1935) Rose (1948) Schwarz (1957) Lee (1967) Dudrick (1969) Trowell (1972) Ferro-Luzzi(1989)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现代营养学的开始 李比希(J. Liebig)、鲁布纳(C. Volt-Rubner) 阿特沃特(W.O.Atwater)师生三代进行了完全创新的物质代谢与热能代谢的研究,从而奠定了现代营养学的基础。 李比希(J. Liebig1803-1873):提出碳、氢、氮的测定方法,由此建立食物的组成和物质代谢。 鲁布纳(C. Volt-Rubner1854-1932):提出热能代谢体表面积计算法则、等热价法则和生热系数。 阿特沃特(W.O.Atwater1844-1907):人体消化吸收实验 1670年,英国医生Sydenham,TH(1624-1689)发现饮用含铁屑的葡萄酒可以治疗委黄病。 1740年,英国航海外科医生Lind,J(1716-1794)发现食用柑橘可治愈水手的坏血病。 1810年第一个氨基酸发现---亮氨酸1935年Rose论证了苏氨酸为止,共有20多种氨基酸被发现蛋白质的发现和研究早在1742年就开始,但1838年才由荷兰人Jan Mulder首次采用Protein一词。 当代营养学的三个分支: (1)Lavoiser的论点:生命是一个燃烧的过程 (2)研究食物不仅仅是能量,也是生物基本结构方式 (3)对维生素的了解 中国营养科学的发展史 二、三千年前,中国的营养论述和相关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学说和理论 中国古代的养生观 内经 2300年前道家庄周的著作《庄子-内篇-养生主》 养生(Health Preserving):即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并以调阴阳、和血气、保精神为原则。 养生学 养生学涉及古代预防、保健、心理、行为、伦理、社会医学等学科领域。 理论基础:整体观、阴阳学说、经络学说 遵循的原则:顺应自然、调适阴阳、动静合一、防病于未病 古代养生方法:药物养生、导引养生、吐纳养生、环境养生、保精养生、饮食养生 中国古典营养学的起源和发展 饮食养生的起源和发展 传统营养学的发展:先秦诸子提出的养生方法,《论语-乡党第十》篇中,孔子指出“食不厌精,绘不厌细。食殪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备急千金要方 食疗本草 食医心鉴 营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丁钢强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 江 省营养学会 民以食为天,人类每天离不开食物 食品的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初期:野生的动植物 原始社会后期:简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现代社会:膳食模式由温饱型向健康型 转变 人类饮食经历的五次变革 第一次:旧石器时代火的应用,食物由生变熟。 第二次:新石器时代,食物来源稳定 第三次:16、17世纪,作物和家畜的世界流通 第四次:18世纪后,动物性食物比例增加 第五次:20世纪后,出现营养过剩 人口增长与人类获取食物方式之间的关系 0 1 2 3 4 5 6 世界人口(十亿)) // // 2000 1986 1976 1960 1930 1850 狩猎及果实采摘 农耕社会 食品加工技术 4 百万年前 10,000百万年前 1850 2004 卫生部全国死亡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