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服饰俗的
2、服饰变化的原因:
(1)A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B 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2)内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外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
3 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
(1)男子服饰变化的情况:
A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B 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C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形成。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D 在新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干部装流行。
E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由单调走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女子服饰变化的情况:
A 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
B 触西式服装后,旗袍出现并不断革新。
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衣裙流行。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二 饮食风俗的变迁
(1) 近代中国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川、粤、鲁等各种菜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1、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2、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店出现。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1987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欢迎,人们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注重讲究营养。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
三 居住建筑风俗的变迁
(1)居住习俗的变化由于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市化程度的提高居住习俗
1、 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北方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通常中国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8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推出安居工程工程政策。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3) 此外,与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出行俗的
(1) 出行习俗是与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出行习俗的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其共同特点是多用畜力、人力或自然力,速度慢、活动范围小。交通落后,必然造成社会的落后。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婚丧
(1)婚姻礼俗的变化:
1、近代婚姻风俗。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在这之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建国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婚礼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2)丧葬礼俗的变化。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
2、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
六 节日俗的变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近代的岁时令节从总体上仍然沿袭自古以来的民间形成的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风电相关国家标准整理.doc
- 风电设备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322.doc
- 风湿免疫病概况SLE.ppt
- 风管板材厚度和法兰规格.doc
- 风管系统施工组织方案.doc
- 风能设备市场专刊1008 - 能源.doc
- 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课后习题答案1-3章.doc
- 风险管理与服务.ppt
- 飞利浦公司资金成本案例分析.doc
- 飞信“沙漏理论”营销.ppt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