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在中成药有效成分测定中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在中成药有效成分测定中的应用
高兴武1 赵阿华2 哈尔滨础润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中成药有效成分测定中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对中成药Vc银翘片进行检测,并对测定Vc银翘片中咖啡酸、绿原酸及Vc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其测定效果。结果: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测定Vc、绿原酸、咖啡酸的最佳运行缓冲液条件为20mmol/L,Na4B4O7至20mmol/L,NaH2PO4(pH为8.5);20kV为进样、分离电压效果最好;Vc、绿原酸咖啡酸回收率依次为104%、105%、94%,其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2.3%、2.6%、3.9%。结论: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在测定中成药时要根据不同药物选择最佳的测定条件进行,效果较好。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成药
【中图分类号】O65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09-02
毛细管电泳是测定药物成效的分离方法之一,具有进样量少、快速、高效等特点。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主要是运用碳圆盘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通过对实验参数的优化测定Vc银翘片中Vc含量、绿原酸及咖啡酸成分[1]。本研究运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对Vc银翘片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性高,可直接进行检验,安全可靠,适合用于药物的常规分析中,现详细报道如下。
1.实验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
选用自组装毛细管电泳-柱端射壁安培法电化学检测系统进行本研究测定[2],其中含有0-30kv无级可调节性高压电源(仪器提供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75cm石英毛细管(规格:60cmtimes;25mu;m,厂家:Polymicro Technologies公司),三电极电化检测系统(碳圆盘工作电极300mu;m、饱和甘汞参比电极、Pt丝对电极),三维定位调节器,自动平衡记录仪(台式)(厂家:上海大华仪表厂),微电流检测器(型号:LC-3D,厂家:美国BAS公司)。
绿原酸及咖啡酸均从Sigma公司进行选购,Vc标样有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位于上海的分公司进行选购,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Vc银翘片购买于药店,本实验所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1.2 实验操作方法
1.2.1 采取柱端射壁(wall- jet)电化学检测系统进行实验研究[3],碳圆盘电极在使用前需用金相砂纸及氧化铝粉末依次进行抛光,之后借助蒸馏水进行超声清洗,时间为5min。运用时将碳圆盘电极固定在三维定位仪上,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将电极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工作电极与毛细管位于一条直线,尽可能靠近端口,其中毛细管口应于工作电极圆心对准,在20kv下用电动进样从毛细管极端实施进样,时间为6s。使用毛细管前需使用0.1mol.L-1的NaOH进行清洁。缓冲液为20mmol/L硼砂、磷酸二氢钠混合,pH值8.5。
1.2.2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确称取适量Vc、绿原酸、咖啡酸标样,以体积分数25%乙醇分别进行配制,容量为1times;10-2mol/ L的Vc、绿原酸、咖啡酸标准储备液。并使用棕色瓶将Vc、绿原酸标准储备液进行封存,放置于阴凉避光处,配制结束后需尽早使用。
2. 结果
2.1 电泳条件的选择
2.1.1 Vc、绿原酸、咖啡酸电化学行为分析
Vc在电极电位至0.6V(vs.SCE)后响应电流出现平台;绿原酸和咖啡酸响应电流在电极电位至0.6V(vs.SCE)后快速上升,电极电位超过+0.90V(vs.SCE)时 Vc、绿原酸、咖啡酸响应电流上升速度均较缓慢,但基底电流与噪音大幅上升,电极基线不稳、稳定性变差、信噪比降低。
2.1.2 运行缓冲液浓度及酸度存在的影响
对缓冲液酸度与分离度及分离时间关系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pH值为8.5,由于缓冲液的浓度也会对被测物迁移时间、分离度及峰电流造成影响。
当pH=8.5时,随着缓冲液浓度的升高被测组分的分离度及迁移时间也随之增加、噪音增加、电泳峰高降低,信噪比整体降低。综合对分离度、峰电流、缓冲容量及分离时间进行考虑,发现20mmol/L,Na4B4O7至20mmol/L,NaH2PO4(pH为8.5)之间为最佳运行缓冲液选择范围。
2.1.3 分离电压与进样时间的选择
对分离电压进行选择时要对迁移时间及分离效果进行综合考虑,分离电压越高则样品迁移时间越快,但是其分离效果略差于低电压时效果,而且对工作电极干扰较大。若分离电压过低,样品迁移时间旧会越长,峰形也会展宽。
2.2重现性、线性及检测下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