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兵心理疏导
心 理 疏 导
;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和自身的处境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足够的自信与自尊,虽然体验到抑郁,但无行为异常,即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抑郁状态导致对情境不能作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例如,由于过度的压力感而情绪低落与绝望,失去兴趣,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属于异常的范畴了。
当心情低落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且持续一定时间(至少两周以上),可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考虑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求助。 ;病态抑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三章 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的官兵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能很快甩掉心理包袱,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境,全身心投入训练作战;二是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周围同志的批评和帮助,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三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和战友交往,能分享、给予和接受爱与友谊;四是能形成高尚的理想与远大的抱负,能使自己的行为与部队的要求保持一致;五是能够正确认识和良好地适应社会,言行符合官兵身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官兵心理疾患的临床表现
在警营调查中,我们发现官兵心理疾患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
病例一:精神紧张。
病例二:心情抑郁。
病例三:无端猜疑。
病例四:认知错位。 ;消防官兵应如何保持健康心理
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和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关专家给战友们开出一些“药方 ”,不妨一试:
药方一:了解自己性格特点,完善自身人格塑造。心理学把人的性格特点区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等类型,战友们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有明确的认识,正确看待警营生活中各种挫折和坎坷,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理智对待成功与失败,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心境,以不断适应复杂的心理变化。 ;药方二:
主动融入警营集体,努力冲淡心理压力。警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家庭,各种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彼此的协作、互助、沟通与交流。战友集体生活有利于打破心理封闭,营造乐观开朗的心理氛围。在军营生活中,有心理阴影的同志应主动融入警营集体,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和谐的同志关系交往中求得心理减压,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从而避免各种心理疾病的滋生。 ;药方三:
重视警营环境熏陶,培养军人优秀气质。部队作为一个武装集团,对于其成员的精神气质有特殊要求。警营生活的耳濡目染,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个性气质。战友们应重视这种环境的熏陶,逐步培养勇于牺牲、坚韧不拔、乐观开朗、机智果敢、坦率热忱、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最后提醒带兵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态的科学,已经为大多数带兵人所看重。但是,心理学并不包医百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它、参考它,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如果认为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替代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那就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 ;第四章 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一、惰性与拖延
这是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常见的一种意志缺陷,也是许多人深感苦恼而又难以改正的缺陷。惰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不同。 ;欲克服惰性和拖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端正认识。惰性并非人的本性而是一种恶习,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或变得容易,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成功者从不拖延,而大多数人只用了本身潜在能力的1/10。为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合集(第一讲-第十六讲)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纲.doc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与建设关键问题探讨.docx VIP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__.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pdf VIP
- 民事诉讼法中案外第三人对执行的异议之诉.pdf VIP
- 车险承保方案.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临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pdf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招聘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1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