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信息语辞内部的协调性问题
陈兆福
信息语辞表达的协调性问题是语用研究的重要问题。信息语辞表达的
协调性,包括语辞自身内部层面的协调性和语辞外部层面的协调性两个方
面。语辞外部层面的协调性有两个关注点:一是语境问题;一是交际主体
问题(笔者已另文论述)。本文所论及的语辞内部协调性问题主要是探讨
协调信息语辞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追求语辞表达的最优化。考察
语辞内部层面的协调性问题,首先要关注语辞内部的语符及语符域。语符
即语言单位符号,语符域是制约和作用语符的各种关系和条件,例如信息
内容、题旨、语体、语篇、上下文等。语符与语符域之间保持着一种相依
性的协调关系,具体说,语符的选用和组造必须接受语符域内各因素的制
约,这种制约必须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又必须以协调优化为目标。
语辞内部的协调性问题,择其要者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语符与信息内容的协调性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信息语辞是联系交际双方的中间环节,语辞的信
息内容对修辞策略、手段、语言材料的选用和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具有
重要的控制作用,必须相互适应协调,达到最优化。如果违背语符与信息
内容的协调性原则,必然会导致措辞的信息偏差,甚至谬误,以至交际失
败。
语符与信息内容不协调导致交际不成功,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的事例,
屡见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之中。例如,朱元璋做皇上后,有两个小时候的穷
50/修辞学论文集
朋友来朝拜他,以期弄个一官半职。两人话语所述内容材料均为小时在一
起的生活情节,由于二人修辞策略、语言材料及表达方式选择的差异,朝
拜结果一人谋官职,一人被斩首。下面是二人的话语比较:
谋官者:“我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
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挡关,多亏菜将军……”
斩首者:“我皇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
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
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
地里。你只顾从泥地下满把的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
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教你用
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民间文学作品选》)
比较可见,前者很重视修辞策略,他清楚小时候的穷朋友已与当今皇
上身份有天壤之别,他们不再是过去哥儿们的关系,只能用君臣关系的身
份说话,投其所好。在语辞表达上,他采用委婉含蓄的叙述方式,尽管提
到儿时不光彩的事,却都在隐隐约约之中,不伤朱元璋尊严。又以随君征
战的口吻、选用庄重词语描述这些戏事,将自己和朱元璋的关系表述成久
战沙场真心保主的君臣关系。朱元璋听了忍俊不禁,在场的人听了肃然起
敬。最终,朱元璋封他为羽林军总管,这位嘴乖心巧的穷朋友由此做起官
来。后一位穷朋友,话语不讲修辞策略,不善表达方式技巧选择,语言直
白,话中张扬隐私,既揭了朱元璋儿时的短,又伤了他的尊严。这种人只
能是他的心患,留他做甚!上述话语比较可见,修辞策略、手段、语言材
料的选用和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都必须以与交际内容相互协调为最高原
则。
语符的运用,同信息内容的协调是相互的。语符的使用并非只能被动
适应信息内容的制约,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反作用于交际内容及其题
旨,有时可以深化信息题旨、意境,提高思想深度等。例如:
①齐己诗日-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
郑谷改日: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第一编修辞理论与探索/51
②沈葆桢诗日: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
林则徐改日: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③萨都刺诗曰: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未听景阳钟。
改诗老人改日:地湿厌看天竺雨,月明未听景阳钟。
例①中“数”改“一”字更突现了诗题《早梅》,深化了题旨。例
②将“何必”改为“何况”,胸襟不同,后者提高了思想深度。例③上联
改“闻”为“看”,上联隐“眼”意,下联含“耳”意,既避免重复,
又将耳闻的浙沥雨声转化为斜雨横扫、山色朦胧的迷离景象,达到了情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