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Ⅳ):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pdfVIP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Ⅳ):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27卷 第2期 中 国 沙 漠 V01.27 NO.2 2007年 3月 JOuRNALOFDESERTRESEARCH Mar.2007 文章编号 :1000—694X(2007)02—0214—07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1V): 人类活动的影响 张德平 ,王效科 ,孙宏伟。,冯宗炜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 究中心系统生态开放研究室 ,北京 100085;2.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3.内蒙古 自治 区第六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7) 摘 要 :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 187个现代风蚀坑野外调查获得 的形态指标、发展阶段、诱发原因、现代放牧压力进 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 87 的风蚀坑南人类活动引起 。其 中翻耕、道路、人类定居活动诱 发的风蚀坑分别 占 35.8 、34.8 和 16 。人类定居活动诱发的风蚀坑分布范围最广 。翻耕诱发的风蚀坑有 97 处于活动状态。 翻耕造成 的土壤损失对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且影响深远 。放牧既能促使 固定风蚀坑活化并助长风沙活动 ,也能 促进风蚀坑加速消亡 。合理确定放牧压力很重要 。翻耕造成 的面状土层破坏诱发大量风蚀裸地和规模 巨大的短 轴型风蚀坑 。道路切割土层诱发受道路延伸方向控制串状分布 的长轴型风蚀坑。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正面临新一 轮沙漠化 的严重威胁 。保护沙质草原区植被和地表土层不受破坏是防止风蚀坑发生发展的关键 。促进土层 以及 草原植被 的形成与恢复是风蚀坑控制 的根本途径 。 关键词 :风蚀坑 ;成因;形态变化 ;沙漠化 ;风沙地貌 ;地表土层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 中图分类号 :Sl57.1 文献标识码 :A 对于我国北方的草原沙漠化,学者们从历史与 利用方式非常重要。 现状[卜3,过程与起 因__3],土地利用_6],放牧干 据测算 ,从 1989到 2000年的11a间,呼伦贝尔 扰口。3,自然与人为 因素综合作用n卜引,乃至文化层 草原沙漠化土地 总面积从8065km2扩大到12828 面__1卜“3进行了广泛深入 的分析。指 出道路践踏破 km2[z6-z~3,增幅达 159 。相应地 1986年至 1996年 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造成长条状分布的沙漠化土 呼伦贝尔新开垦耕地 36.13万 hm2,耕地面积增加了 地__l。土壤风蚀风洞模拟试验所获得 的数据 ,以及 34.8 ,耕地重心向西北移动了33.5kmE]。新增耕 沙丘风沙流的观测研究 ,有助于理解风力 、水分 、土 地的 79.796/来 自沙质草原区东南部沙漠化土地分布 层和土表结皮、土壤物质组成 、植被等 自然因子对翻 面积最广、沙漠化最严重的的新巴尔虎左旗和鄂温克 耕和樵柴、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__119]。然而 族 自治旗的草地_2 。而 1989年到 1999年牧业年 国内针对人类活动对风蚀坑发育的影响尚未见到任 度 (6月末)呼伦贝尔大小牲畜头数却从 271万增加到 何专题报道。国外近年来对海岸前丘上发育的风蚀 480万_3n]。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人类 坑采用卫星影像和航空照片_l2 ,以及风蚀杆和捕 干扰活动持续增强的空前压力 。 沙仪等手段[20-2引,从风蚀过程与形态监测__2,到风速 地表土层和降水一道构成干旱多风的沙质草原 与菌类表皮 的关系__2,风蚀坑形成的动力机制__2等 区最稀缺的,也是最容易损失的 自然资源。沙质草 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2。但是也只有个别作者提及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