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刺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46例的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穿刺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46例的临床观察
梁景卫刘娜陈丽敏胡燕李付青
(河北保定市第三医院/肿瘤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关键词】耳廓假性囊肿;穿刺置管;持续负压吸引
【中图分类号】R24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91-01
耳廓假性囊肿又名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明确,囊肿多位于舟状窝、三角窝。可波及耳甲腔。囊肿边界清楚,有弹性及波动感,但无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内液为淡黄色清亮液体。[1]本病治疗方法很多,如抽液加压、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等,但临床疗效不一。我科2009~2012年采用穿刺置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46例,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17~73岁,平均43岁,??耳18例,左耳28例,均为单耳发病;病程最短3天,最长4个月,多为两周内来院就诊,就诊时多以耳廓局限性隆起为主要体征,隆起范围在1~4cm不等。其中5例同时波及舟状窝、三角窝及耳甲腔。多无痛感。有的患者可伴胀感、微痒感,3例来诊时耳廓局部皮肤已有增厚。有4例曾在外院多次穿刺抽液加压治疗未愈。一例曾行手术治疗后一周内复发,局部有轻度充血肿胀。
1.2治疗方法:静脉留置针1根(24号),负压吸引器一个,5ml注射器一个,患者坐位,耳廓严格消毒后,严格无菌操作。以静脉留置针在距囊肿最低处约1cm正常皮肤处穿刺,自皮下潜行进入囊腔,拔出针芯,以5ml注射器抽吸囊液,另一只手压迫囊肿,将液体排干净。封闭留置针。以无菌酒精棉球覆盖穿刺点后将留置针外露部分固定牢靠。外接负压吸引器,并固定于胸前,耳廓无需加压。嘱患者7天复诊,期间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一例术后复发患者因局部有感染迹象,瞩其静点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治疗期间如出现耳廓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随时复诊。
2结果
46例患者中有45例7天拔出穿刺导管后痊愈,1例置管后3天导管不慎脱落复诊后再次置管7天痊愈。随访3~6个月,46例痊愈后无一例复发。局部无感染及不适感。
3讨论
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性渗出性炎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局部受到某些机械性刺激,如无意碰撞、挤压等,而引起的局部微循环障碍,组织间出现反应性渗出液积聚有关。(1)囊肿多位于舟状窝、三角窝。可波及耳甲腔。由于耳廓前面凹凸不平,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易遗留缝隙,导致囊液排除不净而至复发。且反复穿刺抽液及注射硬化剂的方法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且易致耳廓增厚,畸形影响外观。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感染风险较高。而穿刺置管持续负压吸引可将软骨间的渗出液在负压的持续吸引下随时排除,软骨间能良好贴附,从而达到痊愈的效果。观察发现,患者痊愈拔管时吸引出的液量并不多,在1~2ml间甚至更少。可见只要软骨间能够紧密贴附其愈合速度是很快的。而各种治疗方法复发率高的原因是软骨间贴附不理想而导致持续性渗出或小量的渗出使原本贴附良好软骨再次分离以致出现新的囊腔所致。又因耳廓的前面凹凸不平,而囊肿较大者当液体被抽出后,耳廓软骨隆起部分易支撑囊腔并将囊腔分隔成多个部分从而导致软骨间贴附不理想并且妨碍引流,致使少量渗出液存留,最终导致复发。我们在隆起范围较大或波及多个部位者,自隆起最下缘选两个较低部位各置一管。以充分负压引流。本方法因为有持续的负压吸引可以很好的消灭残腔并可使少量的渗出液能够及时的排出,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上述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唯有负压吸引装置携带略有不便如有更加小巧轻便吸引装置则更为理想。本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疗效可靠,患者痛苦小,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08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