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体定向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立体定向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体会
林大为 李勐 于德安(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1 1 3 0 0 8 )
【摘要】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近4 年来收治的50 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采用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并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50 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定向治疗组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率( 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分)ADL1 ~ 2 级66.0% ) 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36.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关键词】立体定向 尿激酶 高血压 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55-01
脑立体定向技术因其精确,快速,微创的特点发展迅速,我科近4 年来采用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 余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两组均为自发出血,除外动脉瘤,AVM 及肿瘤卒中。手术组50 例,其中男性23 例,女性27 例,60 岁以上42 例,30—60 岁8 例。基底节区24 例,丘脑区21 例,皮层下5 例,破入脑室6 例。血肿量最大50ml,最小25ml。术前昏迷22 例,清醒或嗜睡28 例,无脑疝形成病例。术前均行CT 或 MRI 初步诊断定位。非手术组50 例,其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60 岁以上40 例,30—60 岁10 例。基底节区28 例,丘脑区24 例,皮层下8 例。血肿量最大50ml,最小20ml。昏迷20 例,清醒或嗜睡3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意识状态、出血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手术组采用 MD-2000A1 型立体定向系统,选择出血后24—72 小时,局麻后固定头架,入C T 室扫描[1],取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下1/3 为靶点,计算x,y,z 轴坐标。术中选择切口于无血管非功能区,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切口钻孔,电凝硬膜后切小口,向靶点缓缓置入穿刺针,拔出针芯置入内径2mm 硅胶管,少量抽出血凝块确认穿刺位置准确,对疑有活动出血者可以大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多数止血满意。退出穿刺针引流管另戳口引出,缝合切口。术后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ml+ 尿激酶3 万u,闭管4h,每日2—3 次,带管不超过5 日,血肿残留不超过10ml 即可拔管。对出血破入脑室者,Darby 等[1] 主张行侧脑室外引流。期间降颅压,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状态允许者早期高压氧治疗,补阳还五汤口服,针灸内关,水沟, 三阴交等穴位康复治疗。非手术组常规降颅压,营养神经,支持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高压氧中药针灸康复治疗。
2.结果
2.1 术后动态C T 观察,手术组至术后第5 日血肿残留10m l 以上者4 例,再出血脑疝开颅手术2 例,无死亡患者。非手术组血肿吸收时间为15—34 天。
2.2 术后3 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 D L)分级评分来评价预后,手术组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及Ⅱ级: 部分恢复或者可独立生活共33 例占66%。单纯保守治疗者50 例,住院期问血肿扩大2 例;并发消化道出血2 例,肾功不全2 例;血肿消失时问为15—34,出院恢复良好18 例(36.0% ),轻残26 例占52.0%, 重残6 例占12.0%。经统计对比研究,定向手术组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率(ADL 1 ~ 2 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 004,P=0.003)。
手术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出院时疗效评
X2 =9.004 P=0.003 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发病率为15/10 万~ 35/10 万。出血后短时间内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导致脑组织的机械性挤压及撕裂伤为原发性损伤;继发的脑细胞水肿、血肿释放的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如激肽、组胺及5-羟色胺收缩血管,进一步加重脑细胞缺血、缺氧, 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坏死,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2],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探讨的焦点。本病采用传统非手术疗法致死率、重残率高,预后差,严重占用医疗资源及社会资源,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巨大痛苦。我科采用的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技术早期手术排空血肿获得较好疗效,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我们认为立体定向技术具有以下优势:①手术操作简单,风险低,可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手术耐受性要求相对不高。②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