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苦旅心路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苦旅心路
杜中华
大庆铁人中学 黑龙江 大庆 163002
摘要:终于读完了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心情很平静,却又甚是沉重。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曾数次为那恢弘大气而又精细入微的语言所折服,但更令我唏嘘称叹且数次激动泪下的是作者用个性又诗化的语言而直达的“文化终极关怀”境界。想写的有很多,却又感觉杂乱无绪,就让我试着整理。
关键词:心路;文化;旅行
(一)
又谈到了“文化”二字。载着人类自诞生初始就开始出现的重量,穿越漫漫岁月的飞天黄沙,它来寻找我们,却还是被我们丢在风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谈论文化,又是越来越少的人谈论文化。越来越多的人,浸淫在用手指滑动的“文化盛宴”里,那一段段140字以内的“文化”,那一篇篇连篇累牍的网络小说,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置身于“文化”的云端,殊不知正是这份浅薄和轻浮,让真正的“文化”失去了重量。越来越少的人谈论“文化”,大家只是不停地忙碌辛苦,却少有人停下来回首、咀嚼、沉淀、充实,但是中国人一直在工作工作,为什么不停一停?没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精神文化缺失惯性”,让真正的“文化”的普及率越来越低,文化的背影,正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渐渐远去。
呜呼!试问若没有文化的血液贯通全身,中华民族何以自立于世界之林?凭借堆积如山的钞票吗?
(二)
这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前两者是在实地考察后进一步地了解中华文化,而后者则是通过几位文化巨匠的小传和自己的经历带我们走进文化的终极殿堂——人性。
《牌坊》一文作为开篇,让我开始迷恋这本书。这里,我看到文化不绝如缕的传承和新一轮的萌发。即使,这声音,仅由大山深处的几个女教师发出,但她们身上,有整个民族的回响。
《寺庙》,这是从深层奥义的角度寻找佛学与人学的本质联系——也许我理解得浅薄,但我想,应该是对“人”的关怀吧。一个高僧曾这样写道:“离开众生没有个人的完成,离开个人没有众生的完成;离开情感没有生命的完成,离开生命没有情感的完成。”
《我的山河》曾经深遭我的厌弃,它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曾让我一度想要弃书。但回想起来,它主要从地理环境角度考察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这是对“我们的山河”的一种敬仰和尊重,无可非议。
写清朝的两篇让我落泪最多。《山庄背影》通过承德避暑山庄折射出清朝兴衰,作者着意勾勒的几位清帝,形象也渐渐清晰。最后笔收为满清而投湖自尽的王国维,将朝代更迭升华到民族文化与时代相容与不容的高度。这篇文章里,我为一代帝王康熙深深折服。可我又在接下来的《宁古塔》中看到了风光背后的黑暗,在因同情、悲伤而数度模糊的眼光中,我又看到一个个骨瘦如柴、冤流边疆的中国文人在血泪中延续的文化血脉。
秋雨的文化苦旅,也让那些曾经熟悉的地名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废井冷眼》见证着渤海国的盛衰和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杭州宣言》重现了一代古都在钱镠、白居易、苏轼等文化“脊梁”的努力下崛起的过程,《黄州突围》展现了一个诽谤包围、几近绝境的苏东坡在几近荒芜之地发出的文化绝响。
笔收《风雨天一阁》,我的苦旅心路,也就暂时停驻在那个风雨交晦的宁波一隅,和那座荡涤了数百年文化风雨的藏书楼——天一阁。
(三)
余先生的世界之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来之不易的、以世界视角审视中华文化的机会。
在尼泊尔樟木口岸的鱼尾山屋,作者写下了考察世界最古老文明后得出的结论——数千年历史的荡涤中,中华文明是那个唯一的、没有彻底消逝的文明。在那些曾经产生最初的人类的地方,现在却弥漫着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硝烟,充斥着毁灭文明的气息,而“年轻”的古老民族中华,却依旧屹立。个中缘由,最重要的还是由文明体量所支撑起来的地域气度。在这气度之下,是容纳、是吸收、是改变。但今天,也是舍弃,我们需要大胆舍弃那些狭窄的、封闭的、阴滞的文化心态,让未来的中华民族,不仅富足地存在,更是“诗意地栖居”。
《远方的海》给我的印象,与前一阵子让我深受感动的高晓松的母亲说过的话惊人吻合:“这个世界上,不仅有你看到的现在,还有诗与远方。”是啊,我想做个行者,“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带着那份既豪壮又儒雅的书生侠气,追寻前人的脚步,开拓一片天地,一种以更高视角才能看到的文化风景。
(四)
概括起来,我在“人生之旅”部分只看到了三个字——真、善、美。
真,是巴金不怕“棍子”,敢于说真话的“温和之勇”;是黄佐临“他们骂了,骂些什么?让他们骂去!”的充满智慧的遗言。人性最美即在真,在这个充斥着虚伪假面的时代,人们何时才能遵从心灵的呼唤,畅然一“真”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