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孙娟娟 吴秋香(芜湖市二院心内二科 安徽芜湖 241000)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142-03
【摘要】RAS在血压及心血管稳态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过度激活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是其中的两个关键成分。其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较多。现将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1.1 ACE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全身组织中分布广泛,生物合成主要在肺和肾脏的血管内皮细胞完成。由20个多肽的酸性糖蛋白单链组成,分子量90-160kD,活性中心含有金属元素锌,属二肽羧肽酶。体内ACE至少有两种异构酶:大分子型(140-160kD),含1277个氨基酸残基,有两个活性单位,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膜上,受糖皮质激素调节;小分子型(90-100kD),含732个氨基酸残基,仅有一个活性单位,存在于睾丸生殖细胞膜上,受雄激素调节[1]。
1.2 ACE基因及多态性研究表明ACE水平是由遗传决定的,1988年soubrier等 [2]首先将内皮ACE克隆,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ACE序列含有1306个氨基酸残基,以一个含29个氨基酸信号肽的N端开始,位于C末端的高度亲水性的序列可能是其于血浆的膜结合部位 [3]。用cDNA做探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E由单一基因编码。
ACE基因分为三型:插入型纯合子(homozygotes for the insertion,Ⅱ)、缺失型纯合子(homozygotes for the deletion,DD)和杂合子(heterozygotes,ID)。ACE基因多态性分布在不同种族有明显差异。在插入287bp序列的起始端含有14bp序列与插入序列终末端相连的14bp序列相同,重复序列的结构可能是产生ACE基因多态性缺失型的起源 ,从而造成缺失型结构。故导致ACE基因多态性的本质是缺失。赖玉琼等 [4]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发现有490bp(I等位基因)和190bp(D等位基因)两个片段,出现上述三种ACE基因型。这种多态性能显著地影响血浆和细胞的ACE水平[3]。
1.3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1.3.1冠心病(CHD
王伍姣等[5]发现CHD组ACE基因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提出DD型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MI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由DD型基因所决定的血浆高ACE水平通过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上皮细胞功能及血管平滑肌增生是导致CHD、MI的重要因素。赖玉琼等[4]研究结果表明,ACE基因DD型及D型等位基因频率随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DD及ID型患者的吸烟率、甘油三酯及血压均显著低于II型,说明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可能是CHD低危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1.3.2原发性高血压(EHT)
Gesang等 [7]研究证实I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在EHT组为0.51与0.4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等位基因分布有显著差异。王沙燕等 [8]采用PCR方法对150例深圳地区人群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结果示DD、DI和II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0.12,0.76及0.62,等位基因D及I的频率为0.33和0.67,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DD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0%和8%,高血压组的DD型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张曼等[9]发现EHT组缺失纯合子(DD)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EHT组男性DD型频率显著高于女性。
王志军等 [10]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II、ID、DD三组人群10年中血压数值的变化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1.3.3心肌病
Raynold等对ACE基因I/D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IDC)及缺血性心肌病(ISC)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IDC基因患者112例,ISC患者102例,两者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40%,结果发现IDC组DD基因型频率为36%,ISC组为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DD基因型不但与心肌病的发生有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黄燕铭荐阅二:公司研究基本框架.pdf VIP
- 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6.3.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6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聊天的时候对方撤回消息,一招让你照样能看.pdf VIP
- 煤制甲醇主要危害分析及安全生产策略.docx VIP
- 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docx VIP
-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改性壳聚糖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毕业论文.doc VIP
- 铝合金门窗方案设计ppt模板.pptx
- 有机改性硅藻土对染料废水中典型染料的吸附特性与机制研究.docx
- 杰美康 JAND系列高压伺服驱动器用户手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