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远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远航   经济的狂澜,衬出龙氏木雕船模似一叶扁舟。然而,龙从发坚信:只要有人坚持掌舵、奋力划桨,扁舟也可以远航。      辽阔浩瀚的海域、如巨龙蜿蜒的长江黄河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江河哺育了亿万中国人,也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船文化。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古船千姿百态、精彩纷呈,彰显出了中国人的卓越智慧与独特美感,然而汹涌到来的工业时代迅速地把它们逼仄到了记忆的边缘。   我们如何追寻那些散落在汹涌浪涛里的船运记忆?   1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之畔的龙家人,用木头雕刻来往于窗前江岸中的船只,开创了一门独特的手艺:木雕船模。一件件惟妙惟肖的木雕船模,承载的正是水运年代的独家记忆。      天然船舶博物馆      宜昌古称夷陵,取“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之意,长江三峡的高山和险滩,至此终结,形成了一个豁然开阔的大港湾。麻秧子船、歪尾巴船、舵龛子船自川江而下;江浙的沙船、盐船、乌船溯江而上;湖南的倒把子船、平顶船过洞庭,泊宜昌,停歇后,再西去川江……龙氏木雕船模正是发源于这个天然的船舶博物馆。   19世纪末,在宜昌码头上讨生活的龙德富每当闲下来的时候,就喜欢坐在江边,用一把砍刀削木头。某天,一个工友发现他刀下的木头现出船的模样,对他一番夸赞。受到鼓励的龙德富兴致勃发,去市场上买回专业的刻刀,开始专心刻木船。刻出的第一艘木船很快就被一个船客买走了,龙德富索性在江畔经营起了一间制作木雕船模的小作坊。   龙启胜是龙德富的儿子,继承了龙德富的手艺,做出的船模愈发精美,引得达官贵人千里迢迢前来求船。龙启胜的独子龙云华自幼不能说话,却心灵手巧,不仅继承了船模的制作手艺,还懂经营之道。1936年,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龙云华创立了“龙鸿兴玩船厂”,龙氏船模,从此有了自己的字号和规模。   不久,杜贵祥、杜考祥、熊文跃、熊新盛四家专事木雕船模的作坊也随之兴起,与“龙鸿兴”一起打响了湖北船模的名声。但“龙鸿兴”认准自己的市场,专为传教士、外国水手和南来北往的商贾设计制作带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中国古典韵味的“中国船”,于是脱颖而出,成为船模市场上的一枝独秀。   1939年,“龙鸿兴”制作的法国兵船“小钢箭号”和炮舰“柏年”、“都大”传至异域,令湖北木雕船模享誉海外。   根植宜昌的龙氏船模最终定居武汉,则是因为一项“政治任务”。1959年,龙云华奉命来到武汉,为人民大会堂的湖北厅制作摆件“端午龙舟”, 随后,组织上将他安排到武汉市百花工艺雕刻厂,在那里带徒授艺、制作船模。      大师隐于市      在汉口顺道街热闹的灯饰建材市场楼上,有一间堆满木料、飘着木香的房间,一个银发老人系着一条泛旧的蓝色围裙,安安静静地做着木活,这个老人就是龙氏木雕船模的第四代传人龙从发。刨子、凿子、刻刀等工具摆满一案,一艘黄鹤龙船已见雏形,长约1.5米,龙头龙尾,栩栩如生,雄伟的黄鹤楼耸立于龙身。   主体部分已完成,龙从发正在雕刻制作船上的“零部件”,正是有了这些雕刻着精美纹饰的船窗、衣袂飘扬的古代船客,龙船才更富中国韵味。只见一截5厘米的木头在他的手中,寥寥几刀就有了古典仕女的形貌,令记者叹为观止。   龙从发一边雕刻着,一边介绍道:“祖上传下来的木雕船模,与西洋拼装船模大不相同。无论大船还是小舟,我们都是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在雕刻技法上讲求浅浮雕去皮不伤面,深浮雕功深显活不伤底,还讲求‘镂空精梭’。梭花纹是一件精细活儿,眼不能花,手不能抖,连呼吸的节奏都不能乱了,否则,很容易前功尽弃。”   龙从发虽已年过七旬,却眼明手稳,做起木雕来,精神矍铄,聊起船模来,更是兴致盎然。“如果是宋代客船,就去找宋代的图文资料,比如《清明上河图》上就有很多船,我借鉴过来,再进行艺术加工。郑和宝船,严格按照历史的记载去制作,九桅十二帆。”   如果把龙从发的船模同比例放大,就是可以下水的真家伙,因为这些船并非仅仅呈现了船的形状,更是展示了原始的行船方式,如风帆、掌舵等等,船帆可以改变方向和自由升降。   制作一件木雕船模,设计、下料、出样、雕刻船形、制作零部件、组装、上漆……一系列流程下来,少则数月,多则几年。龙从发做了一辈子船模,自己没留下一艘。“一做完,就被收走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图册来,上面印着他的船模作品。   完成于1984年的《东海龙舟》被武汉市长赠送给了友好城市德国的杜伊斯堡,精心复原的古战舰《五牙战舰》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华丽的《隋代大龙舟》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收藏……看着画册上的船模,一个逝去的“大帆船时代”渐渐浮现。   因这一艘艘逼真精美的船模,龙从发于2006年被评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远航60载      “现在就我一个人,还在坚持做这个船。”龙从发感慨地说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