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中国最大的泥火山
2002年,我们在阿勒泰为新疆地矿局博物馆拍摄图片资料时,偶然获得了地质专家在乌苏市白洋沟发现中国最大泥火山群的消息。报道称,这座泥火山群共有80多个喷发口,其中40多个仍在活动。于是,我们当即决定前去乌苏实地考察。
对于火山,人们并不陌生。当上千度高温的熔岩流体冲破地壳呼啸而出时,可谓天崩地裂,其情景既无比壮观又让人惊心动魄。橘红色、铁水般的岩浆所到之处,村灭城消,河断海啸,顷刻间,一切化为乌有。那个被维苏威火山吞没了的古庞贝城,虽已成为久远的过去,但其恐怖情景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相比之下,人们却对泥火山知之甚少。那么,这另类火山展示出来的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观呢?
到达乌苏市,我们先去驻扎在该地的新疆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了解情况。在那里,得到了让我们更加兴奋的消息:除了白杨沟,在离该泥火山群不远的赛力克提牧场,他们还发现了报道中尚未提到的更加壮观的泥火山。
第二天上午,我们在第七地质大队张工的带领下,驱车前往白杨沟泥火山群。
将近中午,我们来到了白杨沟泥火山群附近的一条河边。过了河,便是夹在两山间的坡道。我们顺坡而上,拐过一道小弯,眼前便出现了一座座布满冲痕、连绵起伏的灰色、浅绿色泥质山丘。又行二三百米,即是一片稍开阔的山地。这里被群山环绕,一条平缓的坡地由西向东伸去。南侧是一条冲沟,冲沟周围矗立着红、黄、橙、赭、绿等色彩斑斓,状如丘、陇、塔形的泥丘群。我想这或许就是泥火山。不料张工却没停步,他径直走到一个圆形泥质坡地旁,指着一小片泥池说:“到了,这儿就是。”
泥池里满是稀稀的土黄色泥浆,无波无澜,别说火山的翻江倒海,就连泉水的那种涌动都不见。正疑惑间,那里却有了动静。只听“咕隆”一声,一股带着气泡的泥浆从泥池中间翻涌出来。几下之后,又归于平静,不一会儿,如此这般地再来一次。泥池一旁有个豁口,随着泥浆的涌动慢慢地向外溢出泥水,在坡地上形成一条粘稠的泥浆“溪流”。举目望去,附近散布着几个同样的泥池。实在没有料到,泥火山会是这样。若不是专家介绍,很难将眼前这无奇可言的泥池与令人生畏的火山联系在一起。
据粗略统计,乌苏白杨沟泥火山群有80多个喷口,它们分布在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二三十米的狭长地带上。最大的喷口直径近2米,最小的如鸽子蛋或大豆般大小,密集处,四五个喷口聚集在一起,彼此相距一两米远。由于喷发的泥浆稠度低,各喷口都没能形成泥锥,只呈现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泥池、泥坑。后来知道,除了这些活的泥火山,最先见到的分布在它们周围的那些色彩斑斓的泥丘群都是已经停止喷发的死泥火山。专家据此判断,在此之前,这里发生过大规模的泥火山喷发活动。
其实,在该火山群进入专家视野前,附近村庄的百姓就发现了这些泛着泥浆的“泥巴泉子”。孩子们还发现里面的泥巴能点着火,而且火还特别旺。孩子们在这里玩耍,殊不知自己正置身于火山口上。
随后,我们前往塞里克提牧场。经过数小时的翻山越岭,我们进入了被群山夹持着的艾维奇沟。沿沟中河流逆向而上,很快,河旁阶地上出现了两座兀立着的泥锥。与白杨沟泥火山相比,艾维奇沟中的泥火山更贴近火山的形状。这两座泥火山喷发物的喷发量和粘稠度均大于白杨沟的泥火山,溢出喷口的泥浆在周围堆积起来,形成七八米高的塔形泥锥。泥锥外表布满密集的流痕和冲迹,在泥锥底部形成放射状的泥垄,俯瞰如密集的山脉航拍片。两座泥火山相距10米左右,远远望去,宛如身着百褶长裙的姐妹,在群山中格外醒目。
两座泥火山中,北边的略高大些,喷口直径近2米,南侧的稍小,但喷口直径也有1米左右。这两座泥火山的喷发比白杨沟火山群强烈,约十几分钟就喷发一次。喷发时,喷口像一口沸腾的大锅,泥浆由中部向四周翻腾滚动,发出“咕嘟嘟”的响声。喷口边缘各有一个豁口向外缓缓地流淌着泥浆。据当地牧民说,在春天,它们的喷发最为猛烈,泥浆能蹿得很高。
有趣的是,北侧泥火山的腰部套着一个直径约0.6米的洞穴。关于这个洞穴的形成,人们说法不一。有人分析,它是另一个更小的泥火山的喷口,认为由于小喷口的不断喷发,使其上部的大喷口流下的泥浆无法将之封闭,便形成这大小泥火山相套的奇观;有人则推测该洞穴系某种动物为筑穴而刨出的;也有人说它是人力所为,或许是哪一个好奇者想由此贯穿泥火山通道,看会发生什么奇观。
白杨沟和塞里克提之行,让我们认识了泥火山的真面目。人们之所以把这种喷发泥浆的自然现象冠以“火山”之称,主要是因为它与火山之间的形似,即外在形态和运动方式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是地下物质在一定的动能下通过地下通道喷发到地表,进而形成一定的堆积物(火山锥)的自然现象。只是由于喷发物和动能的性质不同,在爆发时,表现出来的剧烈程度、破坏性和后果则完全不同。
作为一种奇特而少见的地质现象、自然景观,泥火山目前尚处于仅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