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衔接手段的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衔接手段的研究
龚静1 ,高菊霞2
1: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2: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an有关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理论,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议论文写作中的衔接手段使用情况及错误做出了分析研究,进而为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 语篇; 衔接; 连贯; 写作
1. 引言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巧中,学习者普遍认为写作是最难掌握的一项技巧。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从词汇、句法到语篇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缺乏连贯性。即使将句子中的语法错误一一改正,也无法使其构成语义连贯的语篇。因而,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的连贯性成为了比较重要的研究话题。学者们普遍认为衔接手段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徐伟成,2000)本文借助于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旨在找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衔接手段使用的特点和错误,对其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
2. 语篇衔接理论
Halliday和Hasan认为,衔接是产生语篇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一系列的句子是否能组成语篇,主要取决于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并以此产生语篇性。二位学者将英语中的衔接手段分成了五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以及词汇衔接。(1976)前四者属于语法手段,词汇衔接则属于词汇手段,又包括重复、同义、上下义和搭配等。(李长忠,2002)
2.1 照应也叫做指称关系,是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达语义关系。Halliday和Hasan归纳了三种主要的照应关系,即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1976)
在前一个句子或前文中出现过某一人称或物,当该人称或物再一次出现时,通常使用人称照应。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而且形成了句子之间语义的连贯。
例:John has gone to work in Beijing. His family must be delighted with it.
后一句中的his指代了前一句中的John,形成了两句语义上的连贯。
指示照应一般是借助于this, these, that, 和those等不定代词来指代前文中出现过的事物。
例:I visited Paris last year. That was my first visit.
第二句中的that即指前句中的Paris。
比较照应是一种非直接照应,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较获得。Halliday和Hasan强调比较照应中的比较与语法意义上的比较是不一样的。只有当比较超越了句子的局限,在句子之间进行的时候,才有其衔接意义。
例:Allen visits his parents every month, but I never knew he does that so often.
第二句中的often用来比较Allen最近去看望父母的次数和他之前的次数,进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 替代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衔接手段,即用一个成分去取代语篇中的另一个成分。英语中该成分可以是名词、动词或是一个从句。因而就有了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从句性替代。
例:You think Lucy already knows? — I think everyone does.
Does替代了knows,是一个动词替代。有关名词性和从句性替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3 第三种衔接手段是省略,我们也称之为零替代。(胡壮麟,1996)省略的成分是前文中出现过,此处无需再现或读者本已知道的内容。
例:Have you been swimming? — Yes, I have(…).
后一句中省略了been swimming,这是根据问句可以知道的内容,此处省略即避免了重复,也构成了语义上的连贯。
2.4 连接词反映了语篇中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递进、转折、因果、时间等关系。
例:They gave me fish to eat. And I like it. (递进)
Everyone admires him. Yet she doesnrsquo;t. (转折)
The m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so donrsquo;t be late. (因果)
He made breakfast first, then went to school. (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新人教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pptx VIP
- 加油站试用合同.docx VIP
-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政治》主题单元设计.doc VIP
- 学校财务管理培训课件《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pptx VIP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年中考英语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高压变频器节能计算.docx VIP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doc VIP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第2框教案.docx VIP
- 苏少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