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椎管内血肿并发症及防治.docVIP

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椎管内血肿并发症及防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椎管内血肿并发症及防治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椎管内血肿并发症及防治 李向涛   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472302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均行前路减压放置cage植骨融合及钢板固定。结果 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明显,术后随访患者的JOA评分(均数)呈逐渐上升之势,改善率69.3%。结论 脊髓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症状和体征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如果出现椎管内血肿,应积极手术清除淤血。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减压;融合;椎管内血肿;清除淤血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吗】A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在我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因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男35例,女26例,平均51.6岁。均为无明显诱因下发病。有1例患者四肢麻木、坐低凳及弯腰加重,直立行走一段后减轻。Babinskirsquo;s征,Hoffmanrsquo;s征阳性者43例。术前JOA为2~14分,平均分6.86分。   1.2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常规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颈椎MRI及椎间盘CT平扫,以双下肢症状为主需行腰椎MRI。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屈度变直或反屈。椎体变平,颈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部分伴有节段性不稳,颈椎退行性改变。有3个节段以上,椎管矢状径比椎体矢状径在0.6~0.75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伴有后纵韧带骨化病人行CT检查,从水平位观察整个椎管的情况。颈椎前曲后伸试验7例有椎间不稳,位移>3.5mm,成角>12deg;。MRI检查:1节段突出53例, 2节段突出8例,MRI显示在T1加权像脊髓受压最严重处,轻者病例为30%,重者为70%。有5例黄韧带肥厚钙化呈前后钳夹样压迫脊髓,其中2例在T2加权像硬膜受压最重间隙约为90%。有7例脊髓在T2加权有高信号,其中急性外伤者4例都有,余3例为慢性发病者。   1.3手术方式   患者均采用静脉插管复合麻醉,仰卧位于手术台上,均为右侧横切口,长约3~4cm,切开颈阔肌,并在颈阔肌下作上、下有锐性分离约2~3cm。然后找出肩胛舌骨肌并将其从中间切断或牵开。内脏鞘与血管鞘之间进入,将筋膜组织彻底分开,直达颈椎前间隙,切开颈前深筋膜,显露椎体及椎间盘或增大的骨赘,在椎间隙处作金属标记并用C型臂术中透视定位。均先从最下一个要进行减压融合的椎间隙进行。在病变间隙切断前纵韧带及纤维环,用刮匙刮除部分髓核组织,用椎间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并再次彻底刮除椎间隙内的髓核组织,上、下软骨终板及后方纤维环,一定要将后缘骨赘进行刮除。可直视后纵韧带,并用神经剥离子的小钩将后纵韧带从中间向一侧挑起用小尖刀将后纵韧带分别进行横行切断,直视硬膜囊无压迫后,掏出突出其前方的髓核组织,合并有神经根压迫者用磨钻及刮匙小心去除椎体侧方的骨赘和钩椎关节。选择合适的钛质融合器将所取自体骨或人工骨放入椎间融合器内后置入椎间隙,预留Cage两侧壁间隙,以利引流。放开椎体撑开器使融合器完全与椎体的终板完全接触。同样在其余间隙进行操作;待椎间隙减压及融合器置入后将钛板作预弯后分步将钛板上入作内固定。   1.4术后治疗   术后常规引流、使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并连续3d行雾化吸入,术后24h,患者可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但仍以休息为主。颈托制动6~8周。   1.5影像学评估方法   术后次日均进行颈椎的X线检查,术后3个月、6月、12月门诊进行随访,常规进行X线颈椎正侧位和侧位片。了解手术对前柱高度改善情况和术后高度维持情况。在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观察椎间融合情况和有无假关节形成。 融合标准:(1)颈椎侧位片上融合器同椎体接触面无透亮带;(2)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上融合节段椎间角度变化小于2度或融合节段棘突间活动度小于2mm。如果不能确定或排除假关节形成,则进行颈椎的CT进行观察其融合情况。在随访过程中患者出现术后残余症状加重、消失的术前症状再次出现或出现新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结合全颈椎侧位X线了解邻近节段有无椎间隙变窄、前缘或后缘骨赘形成、终板硬化等表现。如可疑邻近节段退变,则复查颈椎MRI以确诊或排除。   2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95分钟~128分钟,平均11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60~200ml平均为120ml,无输血病例。1例术后3天后出现椎体前及筋膜下血肿,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在彩超引导下行局部穿刺引流,理疗,1月后完全消失。1例术后第2天突然出现脊髓症状较术前加重,四肢肌力突然下降,考虑到椎管内血肿压迫存在。急诊行MR检查,见cage后方硬膜囊前侧高信号影。急诊进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