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定量CT与DR骨密度测量对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比对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骨定量CT与DR骨密度测量对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比对分析
梁志文 马庆祥 尹利荣 河北省秦皇岛市骨科医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骨定量CT(QCT)与DR对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比对分析,提高基层医院对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阅读72 例患者的腰椎QCT及DR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经QCT诊断骨密度正常组17例,占23.6%,低骨量组29例,占40.3%,骨质疏松组26 例,占36.1%;经DR诊断骨密度正常14例,占19.4%,Io骨质疏松I度30例,占41.7%,IIo骨质疏松19例,占26.4%,IIIo骨质疏松8例,占11.1%.结论:DR 检查显示Io骨质疏松相当于QCT诊断低骨量,IIo、IIIo骨质疏松相当于QCT诊断骨质疏松. 【关键词】 腰椎;骨质疏松;定量计算机体层摄影;数字化摄影【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68-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1],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和易于骨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越来越为人们重视,需要一种快速、便捷、准确、廉价的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DR在基层医院逐渐普及,利用它来诊断骨质疏松具有现实意义.既往X 线检查诊断骨质疏松时,骨质含量已经大量丢失,如果X 线检查能诊断早期骨质疏松, 有利于患者提早治疗.骨定量CT(QuantitativeCT,QCT)是目前国际上新兴的检测方法,本组研究采用美国放射学院(ACR)关于QCT 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进行腰椎QCT和DR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搜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见同时行腰椎QCT 和DR检查者,共72例,男30例,女42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63.7岁,胸腰段压缩性骨折17例,其余部位骨折21例,肾衰竭透析患者3例 ,正常体检25例,病史不详者6例,患者临床表现各异,除部分患者骨折病史明确外,多以腰背部、四肢关节疼痛为主.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日立DRSx-A8X线机和美国GEBr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美国公司的QCT固体体模和QCT骨密度分析工作站.CT检查:受检者仰卧位,腰背部紧贴体模,其间铺设胶袋,以排空空气间隙.扫描条件:120kV,200mA,螺旋扫描,层厚1.25mm,DFOV400mm,扫描范围腰椎1-5.将CT容积数据传送至QCT工作站,利用专用软件常规选取L2-4椎体进行松质骨测量(图1).通过CT值转换成骨密度值(BMD值),得出腰椎2-4椎体骨密度平均值,并依据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腰椎QCTle;80mg/cm3 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得出结论.依据结论,将该组患者分成三组:骨密度ge;120mg/cm3 为正常组,120mg/cm3>骨密度>80mg/cm3为低骨量组,骨密度le;80mg/cm3 为骨质疏松组[2].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依据慈大分度测量法[3]对腰椎DR 图像进行判断,常规腰椎正、侧位片,排除压缩骨折椎体,照片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对比度,软组织、骨组织层次结构清楚.以第3腰椎为中心的腰椎侧位片(图2), 依据X线表现进行分级.正常:骨密度不低,椎体上下终板像不明显,纵向、横向骨小梁密集,难以分辨每一个骨小梁.骨质疏松Io:骨密度轻度减低,椎体终板像明显,纵向骨小梁醒目,可识别每一个骨小梁;骨质疏松IIo:骨密度进一步减低,横向骨小梁减少,纵向骨小梁粗糙;骨质疏松IIIo:骨密度明显减低,横向骨小梁几乎消失,纵向骨小梁不明显,整体呈模糊像.将四组患者的腰椎DR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对其中有争议者,协商诊断. 2 结果
2.1 QCT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QCT 骨密度正常组17例(占23.6%),低骨量组29例(占40.3%),骨质疏松组26例(占36.1%),如图3.骨质疏松的诊断依据主要是骨密度测量,其对腰椎及股骨上端测定的BMD指标具有精确度高、准确性好、射线剂量低和图像清晰等优点,称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6].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ualenergyXGrayabGsorptiometry,DXA)所获得的结果WHO 制定出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7,8],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