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海上惊雷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年海上惊雷雨   曹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带着被压抑的时代愤恨与家庭的苦闷,毅然走上了戏剧之路。1933年他23岁时创作了巨著《雷雨》。这部作品经巴金的慧眼,于1934年7月在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从此,中国剧坛升起了一颗光彩夺目的金星。   《雷雨》虽然是曹禺在考入北平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时完成的,但由于他出生在天津,是在天津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的,因此剧本的取材与孕育过程是在天津。那时的天津,租界林立,清朝遗老、下野的军阀政客、新兴的买办、富翁云集于此,过着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生活。而曹禺正是出身于封建官僚世家,因此对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理解,并在《雷雨》里生动地体现出来。   有人认为《雷雨》写的是天津封建世家、八大家之一的周家,对此曹禺曾经否认。不过,曹禺家与周家当时常来常往的事情,曹禺是承认的,而且明白表示《雷雨》第三幕鲁贵家是取材于天津老龙头车站外的贫民窟。   曹禺15岁时,曾参加中国北方话剧运动的摇篮――天津南开新剧团。在张伯苓校长的培育下,曹禺成为话剧的积极支持者。那时的封建空气相当浓厚,还不能男女同台。曹禺在戏里多扮女角,像在易卜生的《国民公敌》中扮演斯克多芒医生的女儿、《娜拉》中的同名女主角、《压迫》中的女儿、《亲爱的丈夫》中的太太等等。此外,曹禺对希腊戏剧,以及莎士比亚、易卜生、莫里哀、契诃夫、奥尼尔的优秀剧作有深入研究,经过不断学习和演出实践的积累,终于使曹禺一步步走进了戏剧艺术的大门。   《雷雨》正式公演是在1935年,由一群爱好话剧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首演(导演是杜宣、吴天),获得成功。正在日本的郭沫若赞扬说:“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   《雷雨》问世后便引起文坛的极大震动。茅盾曾以“当年海上惊雷雨”的诗句热烈赞扬话剧《雷雨》演出的成就。中国现代话剧第一个正规职业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就是以演《雷雨》而著称的。   中国旅行剧团在1935年征得当时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曹禺同意,由团长唐槐秋主持,陈绵导演,开始排练《雷雨》。谁知刚排完第一幕,北平国民党教育局便以渲染“乱伦”的罪名,禁止《雷雨》上演。剧团连续三次向当局请求公演,均被驳回。直到8月17日,唐槐秋看到天津市立师范孤松剧团(业余组织)在本校礼堂彩排《雷雨》,觉得天津有隙可乘,急忙到北平重新赶排。剧团于10月12日在天津新新电影院(今已不存)演出,并邀曹禺亲临指导。由于剧本已在1934年刊出,诸多文学名家发表许多评论,所以一经公演,上座鼎盛。   中旅在天津首演《雷雨》排出了一个强大的阵容,其中唐槐秋长女唐若青饰演鲁侍萍。唐若青以出众的才华与高超的演技,将侍萍内心的无限隐痛清晰地展示在观众眼前。如第三幕母亲强令四凤不见周家人以及第四幕对周朴园道破隐情的高潮场面,唐若青以强而有力的表情和台词震撼了观众的心灵。戴涯饰演周朴园,以精湛洗练的演技将人物的冷酷、自私、专横和伪善的本质充分地揭露出来。赵慧深饰演繁漪,紧紧抓住繁漪的个性特点,以深沉而悲怨的神色,来表达剧中人压抑的热情,一双大眼睛迸射出怨恨与忧郁的光芒,演得深刻动人。陶金饰演的周萍与章曼蓣饰演的四凤也都各有特色。   1936年3月4日至4月26日,中旅再次在津公演该剧,两次演出共计三十余场。此时有些团员建议,《雷雨》已在天津站住了脚,北平又不能上演,何不南下试试?也许地域不同,观众不同,能打出一个新的局面呢。   不科交涉之下令人失望。上海卡尔登戏院(长江剧场,今已不存)认为,话剧不如电影、京剧叫座,提出了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演期只限十天,票房收入按“倒三七”计算(即每场收入剧团只拿三成,而院方则拿七成)。这是一种严酷的剥削行为,但唐槐秋团长考虑到卡尔登戏院地点适中,舞台设备也较优良,便忍痛签订了这份不合理的合同,为的是有利于今后在上海打开局面。   合同规定,《雷雨》从1936年4月29日演至5月8日。   谁知,前七场由陈绵导演、唐若青主演的《茶花女》,场场客满。后三天在沪首演《雷雨》,半夜即有观众排队购票。这三场演出,不仅文艺、戏剧界人士踊跃往观,甚至连京剧大师梅兰芳也闻名观赏。院方见此,急忙“改弦易辙”,提出把“倒三七”改为“正三七”,而且与中旅签订了三个月合同,中旅随时来沪都可在卡尔登戏院演出。   自1936年5月至1946年4月,中旅在上海公演《雷雨》不下十余次,有时一次公演长达半月之久。在这十年的演期内,演员常有更换。   1940年3月,中旅又一次重排《雷雨》。后来成为影剧表演艺术家的周楚,时年22岁,他从北京来到上海,常去探望当年结识的中旅旧友。此时,中旅的《雷雨》演员表已初步排定,由团长唐槐秋饰演周朴园,唐若青饰鲁侍萍,孙景璐饰四凤,黄河饰周萍,电影演员王献斋饰鲁贵,袁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