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阿炳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成就
【摘要】在“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民族音乐得到发展,民间艺人阿炳坎坷的一生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对黑暗的抗争、对人生的感慨,他的音乐创作立足于深厚的江南民间音乐,作品表露出民主、进步、爱国的倾向。
【关键词】阿炳
音乐创作
民族音乐
《二泉映月》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出现了众多爱国忧民的民族音乐家。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弓弦乐器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流变之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二胡的独奏艺术,在“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卓越的民族音乐革新家和天才音乐家、民间艺人阿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阿炳音乐创作和音乐思想的论述,探讨他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成就。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893年,父亲是无锡道教洞虚宫雷尊殿当家主持华清和。阿炳出生后不久,被送到老家无锡东亭小泗房村托亲戚哺养。东亭是一个民间音乐非常丰富的地方,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丝竹乐广为流传,阿炳自幼被这些鲜活又多彩的乡土音乐耳濡目染。8岁被父亲接回无锡,在雷尊殿当一名小道士。从他跨人道院起,道教就伴随了他的一生。雷尊殿是一所规模很小的道院,然而华清和在无锡道乐界颇有名气,他精通正一道梵音、锣鼓、笛、笙、胡琴、三弦等,尤以琵琶最精,素有“铁手琵琶”之美称。华清和对阿炳的管教非常严格,阿炳以他的勤奋、灵气,在他17岁时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结构复杂、技巧多变的梵音、锣鼓、以及吹、拉、弹、打、唱、念、做等,父亲常请众多道乐名师点拨阿炳,很快他成为闻名全城的“小天师”。18岁时,因其技艺超群已为道教音乐界所公认。20岁时,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父业做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他30岁离开道门,以卖唱、奏乐为生,被人们称为“瞎子阿炳”。
阿炳学习音乐起步于道教,源自家传,但是他并不拘泥于此,他曾向杨荫浏先生学习琵琶曲《将军令》中“撒鼓”的弹奏方法;向无锡华光国乐会的李永诚、马少初学习广东音乐,了解《三潭映月》的换把姿势;向滩簧的伴奏琴师学习唱腔中过门的演奏知识;曾求教过北方丝弦大王王殿玉演奏擂琴的琴艺;曾求教于评弹艺人张步赡的琵琶弹奏等。
阿炳的一生正处于我国近代史上最大历史变革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此起彼伏,激烈地交织在一起,阿炳处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身受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他耳闻目睹了统治者们的凶狠残暴和被奴役者的悲惨遭遇,亲身体验到了社会的黑暗和前途的渺茫。面对黑暗的现实,阿炳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鲜明的爱憎感情坚决站在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人民一边。由于生活的流动性,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音乐素材。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穷苦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他的音乐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潦倒而低俗,反而透露出一种来自社会低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作品表露如民主、进步、爱国的倾向。从阿炳作品所反映的意境内容来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慨,对黑暗的抗争,对未来的向往
这类器乐作品有著名的《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大浪淘沙》三首。《二泉映月》是对这一思想的高度集中和概括。乐曲主题委婉动人,柔美、静之中潜在着哀伤悲愤之情。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奏发展,这一乐思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乐曲深刻地揭示了阿炳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沉重呻吟和倔强的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用心灵体验生命的律动,阿炳的作品里不是悲观、懦弱、颓丧、消沉,而是深邃的思索、愤怒的反抗、热情的探求和超然的洒脱,这正是阿炳音乐中最积极最可贵之处。
二、对民族英雄的讴歌,充满强烈爱国热情
作为这一思想的代表作品就是二胡曲《听松》,阿炳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古喻今,用岳飞击败金兀术的历史故事表达了他的抗日爱国思想。乐曲结构短小。构思新颖,以铿锵有力的音调,磅礴的气势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民族气概。它是人民群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思想在艺术创造中的生动体现,再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阿炳才艺出众,他奏乐、说唱、特别是自己编唱各类新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编唱了《抗日名将马占山》,十九路军在上海孤军奋战,他编唱了《十九路军大刀队杀东洋鬼子像切西瓜》。抗日期间他又编唱了《汉奸没有好下场》,落魄贫困的阿炳虽然靠卖唱奏乐为生,从不随便收取施舍,得到报酬也不道谢。阿炳的音乐作品是他一生经历的概括,但又不是单纯个人意志的表露,阿炳爱憎分明,面对社会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他通过奏乐说唱,敢于揭露抨击。
三、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民间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段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现实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