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弹与上海(下)
新中国成立后,评弹在新的时代氛围和文化背景下,又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艺方针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当时外来的艺术如话剧、电影、歌剧等更为成熟,全国各地的戏曲、曲艺剧曲种来沪交流更加频繁,吸收其他艺术品种的营养条件更好。因此评弹在书目、演出样式和弹词流派唱腔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创造和收获。
中篇评弹的崛起,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以前评弹的演出形式主要是长篇,每天演唱一回,连续演出,一般连演二、三个月或更长。1951年11月,上海市文化局筹建了上海第一个国家曲艺团体――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全体成员旋即参加上海文艺界治淮工作队,奔赴治淮工地,历时三个月又20天。治淮回来,火热生活的感染激发起演员们表现新生活和新人物的强烈创作激情。但怎样把现实生活的素材搬上书台呢?
如果沿用长篇形式,无论生活积累和时间、精力都有一定的困难。再则,解放后评弹听众的结构有所变化,听每天一回的长篇的听众数量下降,书场卖座普遍低落。经大家商议,参考戏剧中一次分场演绎一个故事的“本戏”模式,集体创作了一部由三回书组成,一个晚会时间演完的作品《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描写了1951年冬天安徽民工参加治淮工程的动人事迹。1952年4月在沧州书场首演,演出时首次正式命名为“中篇评弹”。蒋月泉、刘天韵、朱慧珍、张鸿声等组成强大的演出阵容,不少唱段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演出非常轰动,连演300场,听众达30万人次,其中大量的是新听众。这是第一部正式命名的中篇评弹作品,也是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成立后第一部深入生活创作的新作,它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评弹体裁,同时也是评弹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的成功开端,因此它在评弹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后,上海评弹界陆续创作、改编了一大批现代题材的中篇评弹,如《海上英雄》、《王孝和》、《江南春潮》、《芦苇青青》、《罗汉钱》、《刘胡兰》、《白毛女》《战地之花》等。陈灵犀改编的《刘胡兰》注意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感人至深。演出时还吸收了朗诵、合唱等形式,增强了感染力。
此外,还编演了许多长篇书目及短篇评弹,如长篇弹词《青春之歌》、《战地之花》、《红色的种子》,长篇评话《林海雪原》、《桥隆飚》等。
随着对批判继承文化遗产问题认识的加深,1953年起,上海评弹界开始对传统评弹书目进行整理加工,以保存和发扬书目中民主性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精华,扬弃遗产中的某些糟粕。上海市人民评弹团组成了由著名演员和评弹作家参加的整理小组,对弹词《玉蜻蜓》、《描金凤》、《白蛇传》等进行重点整理。
《玉蜻蜓》原作精华与糟粕并存。蒋月泉与陈灵犀对它作了认真的整理,删除了某些色情、猥亵的描写以及金张氏梦游地府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情节,并强调金贵升因对婚姻不满,夫妻反目才离家出走,对金大娘娘既写出她泼辣任性的一面,同时也刻画她内心的痛苦。全书着重揭露封建宗法制度的不合理和社会的黑暗,在艺术结构及语言词章方面也有很多提高,某些回目如“厅堂夺子”、“庵堂认母”、“文宣荣归”、“沈方哭更”等经过琢磨,成为精品。通过对评弹传统书目和二类书的整理加工,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又搞出了一批根据长篇传统书目和二类书的片断内容改编的中篇评弹,如《方卿见姑娘》、《暖锅为媒》、《老地保》、《厅堂夺子》、《大生堂》、《三约牡丹亭》、《林冲》(上下集)、《王魁负桂英》、《双按院》、《十五贯》、《王佐断臂》等。
评弹在演出样式方面广泛借鉴其他姐妹艺术,除中篇评弹外,还创造了短篇评弹、专场演出以及三个档、四个档、合唱、小组唱等形式。在艺术表演方面,继续发挥说、表、噱的优势,并在演和唱方面有了更大的丰富和发展。开篇也成为一种独立的演唱形式,出现了一批文学与音乐很好结合的作品,如《宝玉夜探》、《新木兰辞》、《向秀丽》、《岳云》等,都是很有欣赏价值的独立声乐作品。另外,还尝试用弹词曲调谱唱毛泽东诗词,由赵开生等谱曲、余红仙演唱的《蝶恋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此曲以弹词曲调为基本骨架,又注意增强歌唱性,旋律融化了蒋调、俞调、丽调、薛调等多种流派唱腔,曲调优美新颖,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瑰丽感人。余红仙嗓音华美,演唱富于激情,生动展现了革命家的伟大情怀。此曲曾得到了周恩来、陈云等领导同志的肯定和广大听众的欢迎,不仅成为书坛常演节目,而且被搬上交响合唱舞台,成为全国传唱的声乐节目。
弹词的唱腔流派又有了新发展,杨调、姚调、祁调更加成熟鲜明,俞调经过朱介生、朱慧珍等人的磨合演唱,比老俞调更优美规整,同时还涌现出丽调、琴调等新的流派。丽调为弹词女演员徐丽仙所创,她在蒋调基础上吸收了北方曲艺和其他戏曲的营养,特别是4、7两个音的运用,成为丽调的特征。丽调用女声真嗓演唱,曲调清丽舒展、委婉缠绵,不仅擅长抒发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