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珠山八友”的陶瓷艺术赏析
当有成就的陶瓷书画家面对生命将要结束再也不能以书画寄托自己的情感时,他们的“绝笔”是对世人的最后“发言”,在艺术上会更趋向纯粹与成熟,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几分悲凉。“珠山八友”著名的陶瓷书画家在各自临终前都会给我们留下了以书法和绘画为形式的“遗言”。他们将自己最成熟的陶瓷艺术,最真诚的情感印刻在陶瓷艺术语言中,使我们后来者感觉着陶瓷艺术真理的不灭。
赏析陶瓷艺术作品是一项深奥的课题,并非这篇短文能够论述,它关系到人文、心里、历史、材质……诸多领域,我们只是将这块石子抛向水中,激起人们思考的浪花。精品之所以精,在于它的纯粹,对生活的理解更趋于完善,因为在临终者的眼里,一切名利的外在东西都已经退缩了。所以精品是陶瓷书画家临终前赤裸裸的心灵抒发。以下我们试着赏析部分“珠山八友”陶瓷艺术作品,其目的是对陶瓷艺术生命的继承和思考。
“珠山八友”成员雪景高手何许人,以研习粉彩画雪景,渐次深诸其中奥妙;开创了景德镇粉彩雪景之先河。
何许人画瓷渐以雪景山水为主,构图上远承宋人造景取势之技,笔墨上取“四王”之法,但在工艺上革故鼎新,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运用于雪景山水之中,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使画面彩料浓淡自如,雪色逼真,层次有度,并以高洁旷达,晶莹剔秀,意境深远为世人所称道。
何许人的瓷画技艺着重于画理与技巧的结合。在艺术形式上,他讲究章法布局,注重近、中、远三重关系,山势相叠、坡岸交错、层次有序。在笔墨技巧上均以墨彩为主勾画山岭,敷粉留白表现雪景。而在一些细节描绘上,何许人以细腻的笔划刻画,如蹇驴踏雪,留下连串的痕迹,屋宇楼阁,总以一两处暧色调点醒。他的作品无论是大幅瓷板画,还是小件印泥盒都用笔精到,工丽严谨,法度整饬。其书法行笔稳健,转折圆浑,顿挫变化明显,字与字之间少连笔,都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
何许人常用诗句描写画中之景,画外之意,抒发自己的情怀,所题诗句透出清新的书卷气。如《寒江独钓图》诗云“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而《踏雪寻梅图》又题:“豪气冲寒雪浪开,骑驴蹴踏小桥来。梅花岭上馨香满,折得旋归助酒醅”。涤尘荡俗,意境深远,表现出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终其一生探索瓷上雪景山水技法独树一帜,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瓷画名家。
“珠山八友”群体中天赋颇高的一位瓷画家田鹤仙。由于其梅花枝干挺拔,疏密有致,深得“文人画”艺术精髓,以瓷上梅花独领风骚。
田鹤仙所画之梅或老干横斜,瘦傲天然,或以山水皱法画梅,枝干舒展挺秀,花蕊红彩点染,枝干与花朵浓淡对比,实显梅花的丽质沁人,别有旨趣。
田鹤仙画梅,不画背景,创立了瓷画上的“梅花弄影”技法。虬劲盘曲的树枝,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炽热的梅蕊与冷峻的梅枝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虚实相衬,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他画梅却不拘泥与其线条自由少跌宕之画法,画梅时,以山水功夫画线条,穿插上采用山水跌宕,令画面错落起伏,气势磅礴,山水功夫在花鸟上得以延伸,发展。
田鹤仙画梅善于结合陶瓷器型构图完美,其画面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空白处题款落印。由于他文人出身,其书法功底深厚,写字亦是绘画之笔法,加之擅长诗词,画面上梅满字多,诗书画印构图统一,相得益彰。如《暗香深夜伴清光》粉彩瓷板有诗曰:“树蘸横圹水气凉,暗香深夜伴清光,此中意味谁来识,只有青城老墨庄”。而《扑面来风别有香》又题:“水边篱落月昏黄,扑面来风别有香,斜是罗浮清梦醒,蕊珠仙子舞霓裳”。给人以满目留芳之美感。被誉为景德镇粉彩瓷上开画梅之先河者。前清秀才邓碧珊。其传世佳作多为粉彩鱼藻图,是瓷艺鱼藻文人画之创举。
邓碧珊在鱼鳞绘画上独见功力。无论是鱼鳞的疏密排列,还是明暗关系,乃至鱼之尾、鳃、鳍、都体现了他一贯的写实风格。其习惯先画鱼,再择空填藻,鱼与藻远近构图,疏密关系安排十分精到,颇有宋画遗风,而整个画面简洁秀美,设色工整清丽。正因为他善于大胆借鉴又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其独具一格沉郁高雅的艺术风格。邓碧珊的鱼藻瓷板画,常是画鱼而不画水,却依然使人感到鱼在水中游。鱼的姿态,藻的浮动,仿佛处处都感到水的存在。他用笔墨色淋漓,鱼的质感和色调,片鳞细草都满含水分,画出的藻叶质感强,用料敷色,浓淡相宜,粗细相间,堪称细微之处见精神。
邓碧珊对中国书法艺术有较深的造诣。他善写行书,多用中锋运笔,笔势苍郁劲道。所绘粉彩鱼藻瓷板画,大都题有行草诗文,所题诗文不仅与画面相得益彰,而且极有品位。如《游鱼图》瓷板画有诗云:“弄萍濯破镜花秋,掉尾扬鳍得自由,最怕碧峰岩下影,风藤如线月如钩”。写得意境深幽,意趣动人比喻极富想象力,令人回味无穷。
通过对“珠山八友”部分陶瓷艺术审美特色和美学分析,使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山八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