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朴素到绚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朴素到绚丽   清代青花瓷承接元、明两代青花瓷遗风,经过顺治朝十余年的短暂过渡,于康熙朝迅速进入大发展时期,并在清代中期的雍正、乾隆朝达到青花瓷生产的高峰,创造出繁盛绚烂的青花瓷工艺。   顺治、康熙两朝处于清初国家统一、皇权稳固的阶段,各行各业初步振兴,绝大多数传统工艺都走过因袭明式、另开局面的过渡时期。从顺治朝直到康熙朝,青花瓷器的生产一方面向明朝学习,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经历了从朴素到绚丽的转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清初青花瓷生产的特点与艺术风格,从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顺、康两朝青花瓷可见一斑。      顺治、康熙青花瓷的工艺及特色      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短寿天亡,其统治时期不到20年。当时满族刚入主中原,尚未进行金面的经济建设,因此瓷器生产和工艺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顺治青花瓷器的造型、胎釉、纹饰都具有鲜明的过渡特征,各种青花瓷造型古朴,胎俸厚重。传世的顺治朝青花瓷,以民窑器为多见,最常见的为庙宇中佛前供器,如净水碗、对瓶、香炉等。另外,生活用瓷也较多,除明末流行的各式器型外,新出现了广口微侈、短颈溜肩的筒瓶、大口观音尊等器型。   顺治青花瓷的胎质较之明崇祯瓷器更为细润,粗制器物足底斜削草率,多粘有沙粒,精细的碗、盘类圆器的圈足则由明代的浅矮渐趋高深。瓷器的胎质多呈青白色,器物外部釉色酷似卵青。器物口沿施酱黄釉,深浅不一,深者呈黄褐色。青花瓷的釉料基本有两类,出口的瓷器通常采用青翠料,庙宇供器则为灰青料。   顺治青花瓷纹饰以粗犷豪放的怪石花卉、人物故事、斑片状云纹、雉鸡牡丹、山石牡丹以及芭蕉瑞兽、云龙图案等为主。出口瓷则沿用明末的山水加题诗的所谓“画诗”题材。顺治朝青花瓷款识多为“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双行楷书款,民窑青花则多写干支纪年款,也有“玉堂佳器”等吉语款。   康熙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大业逐步完成,各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渐趋稳定,民窑瓷器生产也逐渐恢复正常。另一方面,由于圣祖皇帝玄烨对瓷器生产异常关注,委派督窑官负责江西景德镇等窑场的瓷器生产,朝廷对官窑烧瓷也不惜财力,长期予以投入,使得包括青花瓷在内的制瓷工艺迅速提高,生产出大量精美的官窑青花瓷品。   从器型上看,康熙朝青花瓷造型众多,但官窑器大器较为少见,通常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品为主;民窑器大件器物则较多,有棒槌瓶、大方瓶、凤尾尊、观音瓶等大量制品存世。从胎质上看,康熙朝瓷器大多制作古拙,胎体厚重而坚密,有“糯米汁”和“似玉”的美誉。康熙朝青花瓷选料精细,釉面光滑而细腻,胎釉结合紧密,有紧披贴骨的光亮感。胎质早期为青白色,中期为粉白或浆白色,中期以后为硬亮青釉。   康熙朝的青花以青翠的“翠毛蓝”为代表。康熙时期青料使用浙料和产于云南的珠明料,烧成后显出青翠浓艳的面貌,青花层次分明,发色十分鲜艳,而且具有指印纹。康熙青花釉色丰富多彩,成为清代青花瓷画的顶峰。   从图案纹饰上看,康熙早期的缠枝莲、牡丹图案线条较粗糙,花朵造型较大,满布器身,鱼藻纹等则绘制得精细工丽,康熙中期,由于受到“四王”画风的影响,刀马人物、战争故事、渔樵耕读、诗文词赋、山水楼阁等题材在瓷器上大量增加,画风生动,笔调自然。   康熙朝青花瓷上的款识大多以楷书为主,篆书款少见。底款通常写“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等文字,此外还有仿写明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托古款的器物。      沈阳故宫院藏顺治朝青花瓷      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瓷器3000余件,绝大多数为清康熙至光绪时期的宫廷用官窑瓷。顺治朝瓷器收藏较少,可以确认的仅有区区数件,一直是院藏品中的薄弱环节。它们在制造工艺、纹饰图案以及款识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征,真实地反映出顺冶青花瓷的特点。   清顺治青花凤凰牡丹大盘(图1) 口径34.5厘米,足径18.7厘米,高6.7厘米。盘心绘有大朵牡丹花卉、湖石,两只凤凰游嬉花石之间,一只昂首翘尾,另一只回顾而视,仅露出头颈,皆形态生动,天真自然。盘面纹饰用青花勾边,再用淡色晕染,形成较丰富的层次。近口沿部有两道青花弦纹,盘口沿为黄色铁锈边,呈典型的酱色釉。盘底部有青花双圈,内有“玉堂佳器”写款。   由于当时尚未建立完善的官窑生产体系,景德镇官窑场并未大量生产清宫所用官窑瓷,致使宫廷中不可避免地流人民窑青花瓷,造成官窑、民窑器相杂的局面。沈阳故宫所藏顺治朝青花瓷大多为无款器,少数有款器则以民窑生产的青花瓷为主。   清顺治款青花净水碗(图2)   制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口径13厘米,底径4厘米,高8厘米。碗为圆钵状,口沿外撇,鼓腹,底足细小且无釉露胎。口沿为棕黄色铁锈口,口沿下有青花圈,碗外面为青花赶珠龙纹,正面有竖式方池,内书写文字:“信士弟子程继谟,喜助净水碗一幅(副)供奉,顺治拾捌年夏月吉旦”。此件青花碗釉色复杂,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