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沉着痛快,气象深远
高二适致费在山信札
茧纸纵横真绝伦,锤张骨节二王魂,
日华云朵三春丽,正气浩然北斗尊。
高二适先生的书法,不管是真书、行书、章草或今草,无一字不精美,无一字不精到。狂而不野,守法度、富变化。有神鬼莫测之机变。因此,欣赏高先生的作品,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下面,我们来赏析姜堰“高二适纪念馆”所藏的高先生致费在山的一通信札。此信篇幅不大,亦不基长,共80余字,甫一接目,即令人不禁击节赞叹,只觉大气磅薄,犹如乱石潜奔,江流直下。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或润或干。点画忽粗忽细,忽长忽短,忽横忽竖,忽斜忽正,忽点忽圈,忽聚忽散,忽方忽圆。只见大大小小、错错落落、粗粗细细、干干湿湿、浓浓淡淡、疏疏密密的一片。浓重者抢先夺园,稍轻者继入眼帘,枯涩而细如游丝者,决皆而叹其神。这种虚实相生,干湿疏密相辉,飞动挺劲,自然流畅的神妙之作,是一幅书法,更像是一幅立体的图画,非惟唐宋以来所不见,即右军、长史亦未必能这。
首行“远志老弟此来”六字,总体笔重量润。其首“远”字大而重,“志”字小而轻,“老弟”二字相连,轻重大小亦几相等。“此”字向二侧开张,略显手扁,未笔带下“来”字,都随形势而生。“远”字上肥下瘦,“志”字上轻下重。“远”字左旁转折翻带,刚柔并见,形如屈铁,书法之妙,开笔已见。“此”字四竖,有高低向背疏密之不同,“来”字三笔相叠,所谓密不透风。整行信手而下,自然错落,变化多端,顿觉神爽。即观“远”之一字,里处见字之点画形质,令人神飞。而观字内所观之大小不同留白,亦只以令人神怡而气清。
二行“各稿凡经三数次”七字,总体瘦而墨枯。“各”字结体,势如龙幡蛇惊,“稿”字简约,左低右高,更妙在字中留白一片,“三数次”之“三”字墨重,又现起伏。此行与首行,精细干湿,大小错落,变化多方,趣味无穷。
高二适致徐纯原信札
第三行“易绝可钞存君”六字,“易”字浓重,结体紧密,“绝”字左重右轻,“可”字小,“钞存”二字大,“君”字小而离“存”字远,手随心转,与第一、第二行又自不同。
四行“从此处学诗入入难”七字,“从此处”三字钩锁连环,笔劲而重,“学诗”二字稍瘦而轻,“学”字上部左松右密,“诗”字右下收笔作圈处墨重,“入”字粗而厚,“难”字与第三行之“君”字,大小互济,此行首尾重中间轻,又是一变。
第五行“守诗法又尼父云”七字,“守诗法”三字连笔直下,“守”字圆转轻灵,“诗”字挺劲,“法”字用古写,极尽繁密。“守”字上下实而中留白,“诗”字左右实而中间空,“法”字虽整体繁密,然左旁笔重,且留一长空白,与右半繁密间的大小留白成对应,以见轻重疏密之变化于一字中,犹如当空皓月与满天星斗。“守诗法”三字,用字法之简与繁,出疏密轻重之变化,何等妙思。“又尼父云”四字,“又”字稍重而字显,“尼”字细而隐。“父云”二字,“父”字如醉僧弄拳,“云”字为君子鼓琴。皆熟中见生。上行之“从此处”三字连而轻重义等,此行之“守诗法”三字,用字法之简繁,以示上疏下密之变,又是一副机杼。
第六行“不学诗无以立斯乎”(后改乃)八字,“不学”二字重而结体紧密,几不容针,特别显眼,以显示与前后上下松紧疏密之变,可谓妙极。此“学”字与前一“学”字,结体迥异,又见变化,“诗无以立”之“立”字,未笔横画,力大沉雄,有扛鼎之势。而“斯乎”二字,连绵而下,轻灵自然,飞动异常。“斯”字首画,轻如蜻蜒点水。此行总体看,是由重而轻,由润而干,由密而疏。下笔由精重而细筋,与前五行更是不同。
第七行“得为人耶风”五字,得字左旁竖画,下笔为斧砍,右边圆能与“为”字之首相连作一横一折而成斜势直下,笔劲而挺,“得为”二字中之留白处,“得”字未之小圈,与“为”字未笔圈中留白更添美观,“耶”字未笔,向右下作一长竖,灵动活泼。“耶”字与下之“风”字,离开较远,中间妙留一片空白,与前行之“不学”二字,形成上下鲜明的轻重对应。“风”字略重,既对应前后二行未字之轻,又使此一片有精细轻重之不同,又见一变也。 高二适 楷书 高二适 狂草 高二适 行草
第八行“笔向长线牵人衣”七字,“笔向长”三字,字字独立,正好与前行之“得为人”三字,字字相连,相映成趣。“笔”字轻,“句”字重,“句”内之口,作相连之两重点,封于左边,使“句”字中留一空白块,黑白分明,倍感醒目提神。“长线”之“长”字,四横画,间距松紧,各不相同,“牵”字首笔,一横突入“线”字下部,两字似连成一字。“牵”字未笔连下“人”字,引笔始至尽。“衣”字另起,笔轻且挺,正好与上下左右相应。试想,如此处之“衣”字墨略重,就会显得和前行之“风”字等同,有失全篇之美观与和谐了。此行首字轻得妙,以使与前二行均不相同。第六行由重而轻,第七行由重而轻再由轻转重,第八行则由轻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