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三角“出土”古瓷引发的思索
编者按:近年来,伪品瓷器的传播之广令人震惊,在海外藏界也屡见不鲜。这类“埋雷”设套之事例出现,又一次给藏界敲了警钟:对待珍稀藏品应客观、冷静予以判定。
传奇收藏引发的故事
日本某地有一位年过八旬的中国瓷器爱好者。20多年前,他去泰国开办工厂,业绩不凡,同时也与中国陶瓷结下不解之缘,引出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收藏故事。
老先生原本并不爱好陶瓷收藏,只是因为泰国工厂的当地职员偶尔拿些出土品跟他换些小钱,他同情手下人生活艰辛,遂带着几分帮助别人的目的开始收集瓷器,渐渐地,他也被其中的中国陶瓷吸引,产生了浓厚兴趣,结果招引来更多送瓷者。得助于自己在泰国商业活动中的成功,工厂利润为他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就这样,这位老人不断收藏瓷器,至今已形成规模。从20多年前踏入收藏天地,老人的藏品数量一直迅速膨胀,最终积土成山。现在已经拥有中国瓷器两三万件,成为名副其实的藏瓷大家。为了妥善保管这些藏品,老人用集装箱把它们运回日本,在家乡置地建造了6个专门仓库用来放置它们。
挖掘现场情形
据说泰国政府严禁盗墓,因此迫使不少人来到政府鞭长莫及的金三角地区继续挖掘,老人的藏品大多就出自这片充满冒险色彩的土地。对这些近乎从天而降的中国瓷器,老人心中充满向往,为了解人们所言的出土情况,他数次来到挖掘现场参观,并拍摄了大量照片与录像。
通过阅览这些资料,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当地人的挖掘情形。在一盘1997年11月拍摄的录像资料里,靠近湄公河的热带森林中暴露着20多个毫无规则的竖直土坑,直径基本为1.5米左右,深度2米上下,坑的周围散乱堆积着挖掘出来的黄土,几个衣着简朴的东南亚人在坑中用铁锹等简单工具默默挖着。为探知瓷器情况,他们不时用针状物插入泥土探测,突然,感觉土下有异物,挖掘开始谨慎起来。铲除掉一些表面泥土后,下面露出一件青花器。经过10余分钟的小心操作,器物终于出土,原来是件完好无损的“青花罐”,现场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挖掘者熟练地把它拿出地面,紧接着开始清理罐内泥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罐内泥土中还夹杂着数件瓷碗、瓷瓶(图1)。整理好它们后,年轻人又回到坑中继续工作。不多久,又陆续出土了釉里红罐(图2)、釉里红梅瓶(图3),甚至还有直径70~80厘米的大盘等。
从现场照片以及老人的藏品资料看,这些器物的图案以当时常见的鱼藻纹、折枝花纹为主,造型、纹饰带有浓厚的元、明时期风格,老人的喜爱之情可想而知。就这样,金三角的挖掘至今仍在继续,老人每年还会不定期去现场参观、考察瓷器的最新出土情况,家中藏品也在不断递增。
仿古瓷的流通与危害
观察老人苦心积累的藏品,能够分辨出它们并非元、明本朝制品,主要是中国景德镇近20余年来的仿古瓷(图4~14)。坦率说,大陆各类文物赝品的泛滥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受害者比比皆是,制假贩假司空见惯,即便如此,能达到老人这样的收藏规模的则相当罕见。使我们不能不对仿古瓷的流通渠道、贩卖手法等问题再次提高警惕。
1、流通渠道
现在,景德镇不少仿古瓷已经以各种方式扩散至边远贫困地区,然后又被不法商贩想方设法回流,继而进入古玩市场。相比之下,仿古瓷扩散到金三角地区的事例很有代表性,从老人的收藏过程看,这种现象已至少持续了一二十年。上世纪80年代,景德镇制作相关仿古瓷时,国内并无市场,主要面向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因此,金三角地区的这种流通渠道并不稀奇,只是持续至今,叫人有些意外。
2、贩卖手法
在收藏界,商贩把仿古品埋入地下,然后寻找机会挖掘出土的事例常有耳闻。其手法类似魔术,假如明白表演者的手法,故事情节就不再显得引人入胜。因此在收藏界,眼见有时并非为实。
3、仿古瓷制作者对社会的危害
现在收藏类似赝品的海内外收藏者还有许多,笔者在此提醒大家要警惕,避免类似事情发生;也更希望赝品制作者、贩卖者能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危害,金盆洗手,回到正道。
最近数年,很多收藏者抱着投资心理从事收藏,这样风险太大。即使站在流通领域上看,中国现阶段古玩收藏仍然不成熟,弊端太多,因此,在没有足够的鉴伪能力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开收藏领域,还是选择其他投资方式为宜。
责编 耕生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平面语汇下的商业空间装饰设计.doc
- 基于人本主义的英文影视多模态教学.doc
- 基于任务分解的工业设计草图.doc
- 基于双重符号思维的报刊亭设计.doc
- 基于顺应理论的英语电影.doc
- 基于现代审美的工业产品造型研究.doc
- 基于叙事学的电影音乐的作用研究.doc
- 基于扬州地域特点的玩具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oc
- 基于音乐形式视角的音乐美学研究.doc
- 基于影片角度看我国电影音乐研究文献综述及评价.doc
- 招生考核与录取细则.pptx
- 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积.pptx
- 2025-2030成人避孕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打印耗材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恒温培养箱行业现状剖析及应用发展趋势判断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手机电池市场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各地真题】.docx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精品【夺冠】.docx
- 2025年国际经济体系的转型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国际资本流动及其经济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