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代壁画内涵浅探
辽王朝是我国古代北方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立国于公元916年,1125年为金所灭,历时209年。辽代创造出了灿烂的草原文化。从发掘出土的辽墓葬壁画看,其内容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有其自身特点。
辽代壁画反映的契丹族多神崇拜
辽代佛教极盛。辽兴宗“尤重浮屠法,僧有正拜三公,三师兼政事令者,凡二十人,贵戚望族化之,多舍男女为僧尼”。“师事”的高僧,“凡上章表,名而不臣。兴宗每万机之暇,与师对榻”。同时,契丹人“好鬼而贵日”,以东向为尊,举行大典“祭告天地,日神,惟不拜月”。辽代契丹的神灵还有火神、路神、军神等,皇帝亲征,立三神主祭之,“每出征,必祭其神,以祈多获”。辽代民间也设有门神。但无具体门神名,和中原门神略有不同。在白彦尔灯辽墓出土的门神上身赤膊,右手拿剑,鬼脸,凶神恶煞,和中原唐墓出土的镇墓兽很像。解放营子辽墓壁画上的形象应为路神和火神。辽代契丹人崇拜太阳神,在巴林左旗白音乌拉乡白音罕山的韩匡嗣与其夫人合葬墓中有体现,墓顶有《祥云瑞鹤图》,图正中有太阳,太阳中龙凤各一,太阳边上有莲瓣,祥云瑞鹤围绕着太阳飞翔。此墓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哈拉哈达棺村沟,墓甬道顶部画有《凤凰向日图》,凤凰围绕着太阳飞翔,太阳四周用朱砂绘出四射的火焰。太阳图中用太极阴阳填色,应是受到中原道教影响。另外墓内四周和穹顶均有色泽鲜艳的壁画,内容有《乐舞图》《奏乐图》《起居侍奉图》等,虽历千年,保存较好,是研究辽代契丹人宗教习俗的宝贵资料。
辽代壁画中的契丹族服饰
辽代制服,皇帝和南班汉官着汉服,太后与契丹大臣着契丹服。辽太宗时(927~947年)始定“衣冠之制”,分朝服、公服、祭服、常服、田猎服、吊服。贵者披貂裘,贱者羊、鼠、沙狐裘。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宋绶出使辽国后谈到辽官员服饰时说:“毡冠,上以金华为饰,或以珠玉翠毛,盖汉魏时辽人步摇之遗象也。额后垂金花织成带,中贮发一总。”因此认为“中贮发一总”是当时官场上的流行发饰。而发掘的辽代契丹墓,壁画中人物多剃去顶发,或四周留短发而双耳边为长发。或只留额前左右各一绺垂于耳前。这样的发型见于辽东陵壁画《契丹人狩猎图》(摹本),林西县辽墓《牧马图》的牧童发型,查干哈达嘎查壁画《敬食图》《梳妆侍奉图》《备餐图》中侍者的发型。在现有出土的壁画中没有发现“中贮发一总”的辽官员形象,所谓“中贮发一总”的人物都是平民、侍者,非当官者。可见宋绶认定的“中贮发一总”是辽官场流行发型的说法不确。 今人朱瑞熙等人著《宋辽西夏金》一书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辽人服饰,例如辽皇帝朝服叫“实里薛衮冠”,为络缝红袍或锦袍;臣僚朝服叫“盘紫”,为紫窄袍;公服称为“展裹”,著紫;吊服为素服;田猎服乃擐(huan)甲戎装,左衽,黑绿色,臣僚便服叫“盘裹”,为绿花窄袍。契丹人使用腰带,其上者称为“徐吕皮”,光滑可鉴。“徐吕皮”即黑斜喝里皮,是回纥野马皮之意,十分珍贵,在滴水壶辽墓壁画中的《备餐侍仆图》《出行图》《备茶图》以及炮楼山辽墓《棋娱侍卫图》中都可见男侍者使用腰带,腰带上有饰物,像是玉、铜之类经雕琢后镶嵌上去的。女侍者却没有使用“徐吕皮”之类稍高级的腰带。
辽墓壁画中,很多人物裹头巾、戴纱冠,例如炮楼山辽墓《执钺侍卫图》,黄家营子辽墓《出行仪卫图》《备餐侍仆图》《出行图》,滴水壶辽墓《备茶图》等女性也有戴帽者,例如炮楼山辽墓《起居侍女图》。哈拉哈达棺材沟辽墓《奏乐图》中奏乐者的帽子上还插着红花,有的插着羽翅之类,帽子有二脚系于帽顶。
契丹人使用回纥獐皮,糅以卤沙,用以为靴。辽墓壁画中的人物大都着靴,只是靴的颜色不同。例外的是黄家营子辽墓壁画《出行仪卫图》中的军士是和宋军士一样打着绑腿不着靴。韩匡嗣墓壁画《出行图》中两个侍者着鞋。
辽墓壁画中的人物衣着可谓色彩斑斓,有红、黑、灰、淡黄、紫红、淡绿等色。贵族衣服上使用了大量刺绣和绘画,有缠枝花卉、水鸟、莲花、团绣花鸟动物等纹饰。
契丹族服装作为一种“胡服”,对中原服装也有影响。朱熹在谈及宋代服装的渊源时指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由于“胡服”的“便身”和“简易”,使其逐渐流行起来。同时,中原官服用色彩分等级的制度也影响了辽国衣着色彩的等级,这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辽代壁画所见中原文化对契丹的影响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对辽国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其建筑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内蒙古赤峰博物馆有一幅辽墓壁画,所绘殿帐用木为柱,反映出契丹民族吸收了中原的建筑风格。辽开泰七年(1018年)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其墓门屋檐构造又仿汉族建筑形式”,反映出契丹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在黄营子沟辽墓尸床立柱门拱屏风图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