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波辅助合成菲并咪唑衍生物及微波非热效应.pdfVIP

微波辅助合成菲并咪唑衍生物及微波非热效应.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01.33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No.11 2012年11月 CHEMICALJOURNAL0FCHINESEUNIVERSI耵ES 2441~2446 微波辅助合成菲并咪唑衍生物及 微波非热效应 张 召1,王 淇1,吴 琼1,胡晓莹1,王成蹊1,梅文杰1”, 陶韵伊1,吴韦黎1,郑文杰2 (1.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州510006;2.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州510632) 摘要 以l,10一邻菲哕啉5,6一二酮及苯甲醛(或取代苯甲醛)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菲并咪 唑类衍生物,考察了温度、时间以及投料比对微波辅助合成菲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微波 非热效应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使用SiC管作为反应容器屏蔽微波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元 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红外光谱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为:1,10一邻菲哕啉-5,6一二酮与苯甲醛(或取代苯甲醛)的投料比为1:1.5,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 20min;并且发现Sic管中反应的产率明显低于石英管反应容器.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微波辅助合成方法 可在更短时间内快速方便地制得菲并咪唑类衍生物;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投料比对微波辅助合成反应 有明显影响;微波非热效应有助于提高反应产率. 关键词 菲并咪唑衍生物;微波辐射;条件优化;微波非热效应 中图分类号 0626.2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7503/cjc 微波辅助有机合成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以及各种医药中间体的制备【I。】.与 传统的油浴或水浴加热方式相比,微波辐射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反应体系温度迅速升高,从而缩短反应 J. 时间,并减少副反应的生成,提高反应的转化率H,5 菲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和金属螯合剂,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复合材料、DNA构 象探针以及人工合成限制性内切酶等领域旧“0|.研究发现,菲并咪唑类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 有很强的亲合能力,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11’12J.前文[1卜151研究表明,菲并眯唑衍 生物能够通过NFKB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菲并咪唑类衍生物最早由Cook等¨刮用l,10.邻菲 哕啉和苯甲醛在乙酸铵/乙酸溶液中反应合成.此后不断有其它改进方法被报道,如Oda等[171用硫代 行“一锅法”合成.然而,迄今未见文献报道使用微波辅助加热的方法合成菲并咪唑类衍生物. 本文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方法制备了10个菲并咪唑类衍生物(见Scheme1),反应产率为53.9%一 88.5%.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1,lO一邻菲哕啉-5,6一二酮与苯甲醛(或取代苯甲醛)的 投料比为1:1.5,反应温度loo℃,反应时间20 min.进一步使用SiC管作为反应容器屏蔽微波对反应 佘。 ^口击4矧c 佘。 H2SO。/HN03 N九u/=:\ m 辩¥o+0髓飞又Mw :玲№R \∥ U R=一Ho,s;一N:;一No:;一cl;一H;一cF3;一Br Sch哪e1 routeof syntIIetic iIIlid彻ole[4,可][1,10]ph蛐锄lJlmu眦derivativ髓 收稿日期:2012JD4_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071062)资助. 联系人简介:梅文杰,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研究.E—mail:weqiemei@126.c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