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老师,我听着呢
老 师 ,我 听 着 呢
【论文摘要】专心倾听,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倾听的需要,激发学生倾听的情趣,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练就学生倾听的能力,提升学生倾听的素养。让每个孩子都能微笑说:老师,我听着呢。
【关键词】倾听 感受 激发 培养 练就 提升
我原来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流动学生行为习惯的不如人意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校一年,我深深体会到了课堂倾听习惯养成的艰难性。想听一听一(1)班的故事吗?
“这哪像课堂?”
秋季开学第二周。清脆的铃声已过,我见到的是什么,前后奔跑的,手舞足蹈的,游戏说笑的,敲桌踩凳的,喝水找书的……(孩子们可不管,铃声就是命令对他们简直是对牛弹琴。)教室后面坐着两位来听课的教研室领导。
这是一节拼音教学课,前十五分钟课堂纪律还可以,后来我请学生伸出小手,听辨平舌音翘舌音,来个动静结合。可孩子们有的趴在桌上,有的指手划脚,有的抢着拼读,还有的干脆沉醉在各种手势的玩法上,做着孙悟空探视前方和吹毫毛的动作,一些学生开始仿效。每几分钟我就得提醒一次,可柔声细语的劝说根本不起作用,我的情绪都快被他们搅乱了,干脆对着几个认真的小朋友讲,就这样熬到了下课。一下课,领导比我还急:乱哄哄的哪像课堂?教师怎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一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常规教育不抓怎行?
“总算好了一点儿。”
一个月过去了。铃声又起,很多小朋友走进教室,看到我,马上闭起小嘴巴,快步奔向座位,挺胸抬头。那样子是在说:老师,我们要上课啦。有一些仍转过身与人交谈着,或开始着急地找书。当他们听到“第一组好了,第二组……”时,也能立即坐正。
课上,我不停地扫视全班,还好,拉扯别人衣服的少了,与同桌聊天的少了,爬在凳上的少了。估一估,总算有一半学生能做到:坐端正,不乱讲话,不做小动作。另一半还在自顾自,不是剥小手摸玩具,就是探听窗外的新鲜事,上课精彩的时候他们会回过神来凑凑热闹。一节课,我得提醒他们五六次。
“像个小学生了。”
三个月后,又有人来听课,他们说,除后面的两个学生不声不响在书上涂鸦,其余的,眼睛都跟着你转哩,这一点在课堂上很重要,做到这一点不简单哪。同样的学生,不同的状态,看起来像个小学生了。说着,他们笑了。
我舒了一口气,学生终于懂得课堂应遵守的纪律,终于感到学习的乐趣了,尽管这一切来得太迟。(我本以为在一个月内能够整顿好课堂纪律,这下,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有起色。)那些开学时“坐不住的”“静不下的”“闲不了的”,也能关注黑板、挂图、老师、同伴了。其他任课老师也都反映学生能上课了,能静静听了。
“这里也有精彩!”
转眼到了第二学期。课上,我的眼睛基本不用寻找,只需努力地上出精彩的课,与学生一同分享课堂的欢乐。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图标,都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我们的课堂,终于有了专注的倾听,有了流利的朗读,有了响亮的发言,有了生动的表演。随堂听课的老师说,不像是外来人口子女,这里也有精彩!
五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我一直计算着这个数目,因为它告诉我课堂上到底有多少学生在专心倾听,到底我走进了多少学生的眼睛里。当课堂里那么多双眼睛凝视、交流的时候,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聆听的力量,体会到了倾听的美妙。这个故事常让我回味,让我深思。
一、感受倾听的需要
听话能力在学习、工作、生活等领域中日趋重要。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 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没有倾听就没有学习。倾听,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技能,没有倾听就没有交流。在课堂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倾听的关系。
开学第一周,我发现班级里居然有18人从头到尾不在听讲!真正会听讲的,坚持40分钟的,只有郭瑶涵等六位同学,其余的一节课要被我提醒二三次。精心设计的课也常常因为课堂的散乱而无法进行。看到开学两周来的混乱局面,我非常急躁。常规不到位,听课还有什么效果?!但仔细一想,我提高嗓门试图压过学生的讲话,我厉声训斥要他们正襟危坐有用吗?生孩子们的气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流动人口子女多数没上过幼儿园,压根不懂上课是咋回事,课堂在他们看来,像是来去自由的游乐场。平时父母很少对子女进行坐立走的教育,孩子们在教室里东倒西歪爬上爬下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实既然摆在了面前,我就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从“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上课”开始。
我对学生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