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宫廷仕女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隆朝宫廷仕女画   (一)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作“仕女画”。早期的绘画,题材分科没有细目化,女性形象揉杂于人物画的创作中。随着画作中女性形象日益成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以女性为题材的画家队伍日益壮大,逐渐在人物画科内建立起一个专门表现女性生活的分目,被称作“仕女画”。尽管,画面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又称作“美人画”。 1 2 5   乾隆帝自年少时起就勤于吟诗诵文,19岁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称帝后,闲暇之余仍广学博览,积极地参与文学和书画创作,最终成为清朝诸帝中文史哲知识渊博、汉学功底深厚、有一定书画素养的一代帝王,以至于在他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宫中设有 “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专门负责宫廷绘画的创作。宫廷绘画达到了继唐宋以来的鼎盛期,不仅创作队伍庞大,而且作品数量亦冠于各代宫廷绘画。同时还形成了时代特征鲜明的、中西方绘画融合的新画风。于是,画坛首次以北京、扬州地区为中心,出现了南北两大风格流派。京城以宫廷绘画活跃一时,扬州以崛起的“扬州画派”令人瞩目,二者各具特色,共同点缀着中国绘画史璀灿的星空。   仕女题材是宫廷绘画表现的内容之一,属于宫中消遣类画作。它或用于乾隆帝展卷观赏,陶冶性情,或作为随时可以撤换的贴落画,用于室内装饰,美化空间环境。这类作品主要有金廷标的《仕女簪花图》、陈枚的《月曼清游图》、丁观鹏的《宫妃话宠图》、王儒学的《蕉桐婴戏图》等。 3 4   在宫廷仕女画的创作上,并没有专职从事仕女画的画家,金廷标、丁观鹏、陈枚、王儒学等人既能画仕女又能绘山水、花鸟或宗教题材,承旨创作,题材范围相当广泛。金廷标(?~1767),字士揆,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其父亦名画家,在当地颇具声望。金廷标从小受其影响而深得画学之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他以献《白描罗汉图》册得到皇帝的认可,旋入宫供职。由于他擅绘人物、花鸟、山水,且画艺高超,逐渐成为宫廷中重要的画家之一。乾隆二十八年其父病逝,乾隆帝特准他回乡奔丧,同时不扣除他离京期间的俸禄,恩遇有加。他的作品被皇家收藏上百件,仅登录于乾隆帝书画藏品著录书《石渠宝笈》中的就有79件,其中除有以女性形象为主题的《曹大家授书图》、《孟母移居图》、《冯婕妤挡熊图》外,大部分是他创作的山水、花鸟及人物画。丁观鹏(生卒年不详,约卒于乾隆三十五年以后)顺天(今北京)人,擅以工细的笔墨绘道释、人物、山水。雍正四年(1726年)以画艺精湛入宫供奉,先后备受雍正、乾隆皇帝赏识。作品为《石渠宝笈》等著录达70余件,其中除《仿仇英汉宫春晓图》、《乞巧图》、《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仕女画外,余皆宗教画或人物、山水题材画。同样,仕女画创作也不是陈枚、王儒学等人唯一的表现题材,他们在肖像、楼阁、花卉上均有所建树。   (二)   乾隆朝宫廷仕女画作为一种皇权下的艺术,自然带有鲜明的乾隆朝宫廷文化的烙印。这一烙印首先表现在皇室对绘画的创作执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从而令画家们没有创作的自主权。正如宫廷史学家聂崇正先生所说:“皇帝对宫廷画家的控制,除去表现在赏、罚方面外,还表现在对他们作品的内容有很严格的规定。在宫廷中供职的画家决不能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趣味和想法进行绘画创作,而处处需遵从皇帝之命。”画家画什么,由谁来画,画的尺寸大小、质地以及落款的格式等,都要由皇室通过太监直接指定。不仅如此,金廷标、陈枚、丁观鹏等人每每要先画出样稿,皇帝首肯后才能依此画正式的图,图成后还要由皇帝过目认定。由此导致宫廷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失去主动性,也限制了他们才华的发挥,使其作品在皇室“统一”的格调中失去了艺术的个性。   这一烙印其次表现在,它与同时代的民间仕女画不同,也与唐、宋、明等各朝的宫廷仕女画有所差异。正是这种不同、差异的存在,突出了乾隆朝宫廷仕女画鲜明的“宫廷性”和“时代感”。   宫廷性主要是通过与民间仕女画家在题材的取向、创作手法的表现以及款、印、诗题等方面的比较而显现的。   在画作题材的取向上,宫廷画家们创作的题材范围极为狭窄:一是绘带有褒功挞过之意的烈女贤妇形象;二是绘反映宫苑女子们闲居生活的美人图。乾隆帝在仕女画创作上始终遵循“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的艺术宗旨,因此,他令宫廷画家们创作了众多带有兴衰诫鉴意义的仕女画。如谕令金廷标创作的《孟母移居图》、《冯婕妤挡熊图》、《曹大家授书图》等作品,皆取材于汉刘向的《列女传》。《孟母移居图》讲述的是邹孟轲之母为了教育好儿子,三迁居所选择佳邻的故事;《冯婕妤挡熊图》(图1)弘扬的是冯婕妤危难之中舍身救主的精神。汉元帝曾带嫔妃及众臣观看斗兽,一只熊从兽栏中冲出,直奔元帝而来,众人吓得四处逃窜。此时,随行的妃子冯婕妤挺身上前,将熊引开,护住了汉元帝。   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