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中国画的线条美
摘要:中国画笔情墨趣,追求诗画意境,而线条表现力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是画面的骨骼和支柱,以线为造型基础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线条是有形有色,有骨有神,有气有韵,有情有意的具有高超表现力和强大生命力的线。中国画的线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得线条形式变得极为丰富,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笔情墨趣;立象传神;抒情达意;线条美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156-04
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这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画能屹力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独树一帜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绘画技法,中西绘画互相融合,中国绘画也有不以线勾廓,而以色彩直接点染而成的:“没骨法”,而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出现了不少大家,但他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从整体看,线仍然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这既是“人之初”对自然物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方法,也是我们的先民和历代画家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方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所决定,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所形成的。唐代张彦远说:“无线者非画也”从字面上看来未免有些偏颇,而其实质是强调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国画线的独特概念。中国画之线,不同于西画素描勾廓排线之线,也有别于图案设计纹样之线。中国画之线具有特殊的美的魅力和审美价值。
一、笔情墨趣之美
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中国画的最大特点之一。而“笔情墨趣”则是中国画重要的审美特征所在。这里所指的“笔墨”,是作画用笔用墨的技法。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美感。“笔”,实指画之点线,是指点线之韵味,笔墨同时存在,一物落纸,有笔有墨,不但有笔触墨韵,而且有笔情墨趣之美。
中国画的表现工具毛笔,构造虽然简单,但通过画家的运用,则变化莫测。中锋、侧锋、藏锋、回锋、拖笔、逆笔、提按、转折……出神入化,气象万千,产生了特有的形式美感。中锋之线,浑圆坚挺,力蕴线中;侧锋之线,苍拙老辣,劲拔奇险;藏锋之线,不露锋芒,柔中寓则;回锋之线,“无垂不缩,无往不复”……运笔不同,线型有别,各具特色。古代画家曾用:“如锥画沙”、“如虫蛀木”、“如折钗股”、“如屋漏痕”、“高山坠石”等形象语言来说明用笔不同所产生的线条效果。如晋顾恺之的笔法是“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南朝陆控微的笔法是“精利润媚,新奇妙绝”、“行物紧细”、“衣褶如篆文,一袖转折起伏七、八笔”;南朝张僧繇的笔法是“点、曳、斫、拂”、“钩戟利剑森森然”;唐朝吴道子的笔法是“虬须之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称为“吴代当风”。上述顾、陆的线条造型用笔周密,张、吴用笔书略。清陈烘绶在线条表现方面尤为超绝。其线条利落瘦劲,在转折中,不大出现方折和棱角。晚年的线条苍浑舒缓,若隐若现,呈现出雅拙古淡之趣。当年黄宾虹先生曾将笔法总结为:“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坠石。”潘天寿先生则认为:“基底墨线的回旋曲折,纵横交错,顺逆顿挫,驰骋飞舞等,对形成对象的气势作用极大。”难怪许多老画家一辈子研究线条,磨练笔法,最终达到运笔娴熟之境,风流云动,线条雄健,工稳精细,枯润断续,及富力度,进入变化无穷之妙境。
中国画之线,注重“笔气”,“笔力”,“笔势”,“笔韵”,指骨气,生气,笔有气,则骨力生,所作点线则有生机和活力。“笔气”,是画家气质,学养,技巧共同积聚的内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读者感到震撼和激动,例如看潘天寿的画,就赶到他的笔墨之间有一种磅礴之气。“笔力”,是气的外在体现,画家凝神静气,以笔运笔,集全身之力,倾注于毫端,笔底点线,稳健流畅,有“力能扛鼎”,“力透纸背”的力度感。可谓笔墨“入木三分”“笔试”之态势,是笔与笔组合的内在外在统一变化的关系,是“笔力”,“笔气“共同体现的画面的大势。对此,历代画家有很多精辟的论述。”笔有顺逆,法有循环,起承转合,始于一笔。由一笔起,千笔万笔,仍是一笔。古有“一笔书”、“一笔画”之说,并非一笔写就或一笔画成之意,而是指笔气相连,笔法相似,笔调相同的笔势的和谐统一。“承前启后,声东击西,不相干而相干,纵横而成整体,使画面之点线,一气呵成,全画之气势节奏,无不在其中矣”,要笔“要无笔不连,要笔断气连”(指前笔后笔虽不相续而气实连),要迹断势连(指笔画有时间断而势实连),要行断意连(指此形彼形虽不相接而意势连)。“笔韵”,是指“笔气”,“笔力”,“笔势”所表现出来的节奏韵律,情趣和风格。绘画用笔的中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