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三我”人格结构解读《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摘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说,许多论者表面化地理解了作品:认为主人公C太太是出于资产阶级妇女仁爱、富同情的天性,挽救了一名年轻的赌徒,其行为带有人道主义救助色彩。本文用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理论挖掘作品包含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 “三我”人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C太太;激情;潜意识
茨威格被罗曼?罗兰称为“灵魂的猎者”,他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以下简称《二十四小时》),“提供了文学活动中成功运用精神分析(特别是其中的‘三我’人格结构)的最为有力的佐证。”。
但对照以往解读,使人不免仍有以下疑问:作者为什么要写与C太太毫不相关的亨利哀太太私奔一事?为什么C太太救助一个谜途的青年还需要献身,甚至想抛弃家庭和名誉随其逃到天涯海角,有必要吗?既然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英雄”式的救助行为,为什么会使C太太陷入深深的懊悔且对自己那24小时的激情经历羞于启齿呢?
由此,我们将对《二十四小时》做纵深挖掘,以探寻作品深层意蕴,或找出作家作为生命个体的潜意识愿望在作品中的表现。
一
茨威格在小说开篇用一定笔墨写亨利哀太太与人私奔及因此引发的争论。
首先,作者写亨利哀太太的事,是为表明“本我”的激情爆发与放纵是带有人类普遍性的东西,只是常被“自我”或“超我”用厚厚的面纱遮挡,被压抑到了人的潜意识深处。而且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一件颇为有趣的事,在这一事件中,存在着一个别具一格的小“三我”结构。为什么这么说?在此,一个人身上的“三我”被分到不同人身上。简言之,亨利哀太太与法国年轻人恰如一个人人格中的“本我”,在“快乐原则”支配下没有价值观念,不讲善恶,“竭力满足本能需求的冲动”。“我”则可被视为“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是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调解人;而其他争论者则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超我”,直接压抑“本我”,阻止那些本能冲动。于是,一场争论恰成了一组特殊的小“三我”人格(尽管充当“本我”的两位私奔者不在场)问的激烈交锋,从而说明“一个女人一生里确有许多时刻,会使她屈服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之下,不但违反本来的心意,又不自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形实际上明明存在着;硬不承认这种事实,不过是惧怕自己的本能和我们天性中的邪魔成分,想要掩盖内心的恐惧罢了……”
其次,亨利哀太太的故事与C太太的经历形成一种“同构”:两人都是出身好、有教养、举止高雅的妇人;法国年轻人与赌徒同样英俊、引人注目,易惹人爱慕。因此,两位太太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激情――情欲被激发,才有了亨利哀太太的私奔以及C太太的24小时经历。亨利哀的故事自然成了一个由头或契机,唤起了C太太25年前那次24小时的经历,以使她后来向“我”倾诉变得顺理成章,使原本蛰居于她潜意识中的尘封往事“浮出水面”。
可见,所谓C太太对赌徒的人道主义“救助”,其实是被其外表(特别是那双令人痴迷的手)吸引后的本能使然,其言行是受了一种“魔”的牵引,是其人格中的“本我”潜意识长期处于封闭、压抑状态下。而被激发后的激情四溢,“这种处在原始混沌中像大山底下的岩浆一样的粗暴力量堆积着、涌动着却不自知,往往因为一个契机在瞬间苏醒,旋即一发而不可收。”尽管C太太有时因受自己的“超我”“自我”的棒喝,而常常心负重压,但她始终认为“这是她一生中惟一的一天――其余的一切全无意义,别人听来也很乏味”。
二
C太太在24小时中的言行及心理活动,或者说面对一个与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与之素味平生的赌徒,C太太何致要委身,甚至愿随其到天涯海角?驱使这位有教养女人这么做的原因何在?
首先,我们需简单了解C太太的生活遭际:
丈夫生前:(1)二人相识于宴会(浪漫美好);(2)婚后欢乐无忧、闲适、有趣;(3)婚姻美满,未蒙半点儿阴影;(4)两个儿子成人。
丈夫去世后:(1)空虚寂寞、痛苦不堪;(2)触景伤情,睹物思人;(3)四处旅行;(4)需琐屑刺激填补。
由上可知,C太太曾是个出身高贵、浪漫、有情趣的女人,但由于丈夫去世,她不仅成为寡妇,而且生活无所寄托,她需要宣泄,需要“琐屑的刺激”填补。于是,她选择了赌场,选择了观察各色赌徒的手。一方面因为她丈夫生前的爱好使然,一方面因为赌场是最能表现人激荡的情感的场所。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一个人若丧失了爱的对象,或不得不放弃了它,他常模拟它以补偿其丧失;他将它安置在他的自我之内,因此对象选择复还原模拟作用。”C太太无法从丧夫的痛苦中摆脱出来。但无法改变物是人非的事实,两个儿子又不在身边,这种亲情的缺失,将她天性中的浪漫、诗意都压抑到潜意识深处。
于是,当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长城汽车智能分动器培训教材.pdf VIP
- 贝多芬_奏鸣曲_Op49-No2_G大调_第一乐章-小奏鸣曲高清钢琴谱五线谱.pdf VIP
- (高清版)B-T 16422.3-20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2(天津).pdf VIP
- 海城远东矿业有限公司采矿权评估报告.pdf VIP
- 社会组织登记讲稿.ppt VIP
- 鄂科版五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VIP
-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全中文).pdf VIP
- 服装厂面料检验记录表单.pdf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3课《学习有方法》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