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藏六朝青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镇江博物馆藏六朝青瓷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扼南北要冲,得山水形胜,钟灵毓秀。镇江博物馆富藏3万余件文物,积淀传承,其吴文化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更值得一提的是镇江博物馆收藏六朝青瓷,无论工艺造型、釉色,还是装饰等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达到完全成熟阶段,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交融,代表了其时青瓷艺术的较高水平。本文将对镇江博物馆收藏的六朝青瓷珍藏略作介绍。这些馆藏六朝青瓷按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器和墓葬明器两大类。      一、生活用器类主要有盘口壶、鸡首壶、罐、碗、钵、盘、盏托、唾盂、耳杯、水盂、虎子、香熏和砚台等。其中圆形器都是拉坯成型,胎壁厚薄均匀,造型规整、美观,充分展示了窑工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   三国?吴上虞窑青釉扁壶(图1) 1970年金坛县白塔公社惠群大队三国吴墓出土。平唇,短直颈,扁平腹,圈足外侈,肩部设对称的鼠形系。腹部上方刻划一图案,其下刻“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土甲)者也”十三字,另一面腹部上方也刻划一图案,下方刻划“紫是鱼浦七、也”六字。胎浅灰色,全器施釉。青釉扁壶在三国两晋时期的正名叫“(土甲)”,“鱼浦”是上虞县境内的一个湖名,叫鱼浦湖,现称为“白马湖”。“七、”字即“土”字。此扁壶既自铭产地、窑口,又有工匠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一级文物。   西晋越窑青釉羽翼纹虎子(图2) 1960年丹徒镇出土。虎口为流,背部有一弧形提梁,虎身两侧刻划羽翼纹,四肢蹲曲,威武凶猛。胎浅灰色,全器施釉。一级文物。   西晋越窑青釉虎头罐(图3) 1962年丹徒县林业机械厂西晋墓出土。平唇,直口,圆鼓腹,小平底。肩饰虎头,虎目圆睁,张口,对称处堆尾饰,两侧设对称环形系。胎浅灰色,施釉不到底。二级文物。   西晋越窑青釉狮形烛台(图4) 1973年丹徒县华墅公社出土。张口,露齿,垂须,四肢伏地,短尾,背部有管状插孔。背部刻划鬃毛,腹部刻划羽翼纹。胎浅灰色,垒器施釉,釉色滋润。二级文物。   东晋越窑青釉点彩羊形烛台(图5) 1980年镇江市谏壁砖瓦厂东晋墓出土。??作跪伏状,昂首张口,双耳长伸,卷角后弯,下颚贴塑胡须,臀部上端贴印短尾。头琐有一圆孔,中空,用以插烛。胎灰白色,釉色莹润,眼睛、耳朵、肌肉突出部点染褐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二级文物。   东晋越窑青釉羊头盘口壶(图6) 1961年镇江市农机学院东晋墓出土。浅盘口,短颈,鼓腹,平底,肩部饰羊首,对称处堆贴短尾,两侧设蕉叶纹双复系。胎浅灰色,胎釉结合紧密,施釉不到底,釉层丰厚,釉色滋润。一级文物。                           东晋宜兴窑青釉龙首把直流尊(图7) 1979年镇江市冶炼厂东晋墓出土。高直口,鼓腹,平底,口沿下设对称的环形系,半圆状流,伏首衔沿式龙首把,器身饰凹弦纹。胎灰色较深,施釉不到底,釉色青中泛灰,釉层均匀润泽。一级文物。   东晋德清窑褐釉鸡首壶(图8) 1972年镇江市阳彭山东晋墓出土。盘口,短颈,鼓腹,平底,肩部饰鸡首,龙首柄,柄高于壶口,两侧设桥形系。胎澡褐色,全器施釉,底部无釉,釉色光亮如漆,器形优美。二级文物。   东晋瓯窑青釉点彩鸡首壶(图9) 1979年镇江市跑马山东晋墓出土。浅盘口,长颈,丰肩,鼓腹,平底,肩部饰鸡首,流嘴呈管状,与壶身相通,对称处堆贴卷曲的尾饰,两侧设桥形系。口、腹点褐彩,褐彩相间交错,浓淡相宜,层次感强。胎浅灰白色,施釉不到底,釉色青绿淡雅。二级文物。   南朝瓯窑青釉提梁虎子(图10) 1984年宜兴县出土。虎头上仰,虎子前身大而耸峙,腰部收小,前后腿部微鼓,四足呈俯伏状,显得矫健有力,背有绳索形提梁。胎呈浅灰白色,胎土较疏松,全器施釉,底部无釉,釉色淡青,透明度高。其造型奇特,手法简易,实属罕见。一级文物。   东晋德清窑青釉博山盖香熏(图11) 1972年镇江市畜牧场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墓出土。盖作山峰重叠状,分为3层,每层5峰,交错排列。在二三层的峰后有10个镂孔,为出烟孔。圆顶上附扁平半球钮。下部由腹、承柱和盘组成,腹半球形,腹间有平行弦纹两组。承柱矮,承盘平底。胎灰色,全器施釉,底部无釉,釉色青绿,色泽滋润。二级文物。      二、墓葬明器类常见的有谷仓罐、猪圈、鸡笼、灶和各种俑、家畜、家禽等,多用手捏和模制成型。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青瓷谷仓形罐,这种罐是从东汉时期的五联罐发展而来的。金坛县曾出土两件三国?吴时期的青釉堆塑罐精品之作:   三国?吴越窑青釉飞鸟百戏堆塑罐(图12)1973年金坛县唐王公社三国吴墓出土。整体造型为盘口鼓腹大罐上叠置一座三层庑殿式楼阁并附双阙,顶部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