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目连戏的现实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理目连戏的现实意义   湖南省祁剧院、湖南省艺术研究所在2006年湖南艺术节中整理演出的祁剧《目连救母》,是两个单位上百人花了几个月时间整理、排练出来的。他们将七天目连戏压缩整理成两个来小时的整本戏,串连了目连救母故事,保留了目连戏大部分精华,演艺精彩,博得观众好评。花如此大的精力整理一个停演了半个多世纪的古老剧目,有何现实意义呢?笔者谈谈粗浅看法。      一、保护文化遗产      目连戏是我国最早形成的戏曲剧目。早在北宋时代即有《目连救母》杂剧连演七、八天的记载(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节”条),元、明、清直至新中国建国前夕,八百余年盛演不衰。在湖南,《目连传》是高腔连台大本戏之首。目连戏以其历史之久远、规模之宏大、音乐曲牌之丰富、表演技艺之精彩、演出排场之多样,被誉为“戏祖”、“戏娘”。它对于研究我国戏曲的起源,戏曲与宗教、民俗的关系,研究声腔艺术、表演艺术等具有颇高的价值,是最具深厚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4年,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省艺术研究所前身)在祁阳县组织祁剧《目连传》内部演出,删繁就简演出了8场,计73块牌(片段),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队全部录像,计24小时。与此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编辑部和湖南省戏曲研究所在祁阳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目连戏学术座谈会,祁剧《目连传》被观摩代表誉为戏曲舞台上的“活化石”。1987年7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播放了部分祁剧《目连传》录像,震惊四座,有国外友人认为,仅其中的《九殿不语》一场哑剧,就够研究十年,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   自此以后,全国陆续举行了几个剧种的目连戏挖掘整理演出和学术研讨会,掀起了全国性的目连戏研究热潮。据看过各地目连戏演出的行家们说,全国的目连戏以湖南的祁剧和辰河戏保留得最为完整。1989年10月举行了辰河目连戏录像和研讨会,演出了十七本,包括《开台》一本、《梁武帝传》一本、《香山》二本、前《目连》三本、后《目连》六本、《花目连》四本,是保留本数最多、演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目连戏观摩演出。而就排场处理和表演艺术来看,则祁剧目连戏更为突出。   基于上述原因,湖南省祁剧院、湖南省艺术研究所这次《目连救母》的整理演出,是一次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举,不仅在湖南将造成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全国意义。尽管祁剧和辰河戏的目连戏都录了像,保留了形象资料,但是,如果不让新一代演员继承下来,让它活在舞台上,代代相传,那么数十年后,保留了八百余年的文化遗产就将在舞台上消失,“活化石”将失掉一个“活”字,而真的成为“化石”了。      二、丰富表现手段      目连戏形成于北宋。北宋是隋唐以来盛行的百戏大发展的时代,在《东京梦华录》等不少古籍中,均有宋代(北宋、南宋)演出百戏盛况的记载。作为各种单个演出的百戏技艺进入目连戏以后,便与目连救母剧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长期保留在戏曲舞台上。从宋代的《目连救母》杂剧,到明代徽州旌阳戏班演出的《目连戏》,到清代内廷演出的《劝善金科》,到今天各个地方剧种演出的《目连传》,其中都保留了丰富的百戏技艺和排场处理。祁剧《目连传》过去的七天演出中,每天都有独特的排场处理和精彩的表演技艺。这也正是目连戏八百余年来盛演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湖南省祁剧院、湖南省艺术研究所这次整理演出的《目连救母》,整理者在指导思想上有意识地注意尽量保留《目连传》传统演出中丰富多彩的百戏技艺和排场处理,这不仅是充分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现,也是增强该剧观赏性、争取观众的需要。这种百戏技艺和排场处理体现在各个方面。诸如:杂耍哑背疯、两头忙;特技和武术翻筋斗、倒僵尸、踩高脚、转眼珠、翻肚皮,以及“罗汉演武”中的“堆罗汉”、“倒大树”;火彩如撒硝火、吐火以及爆葵花等等之类,都充分体现了目连戏演出的传统特色。其中演员踩着高数尺的高脚(古籍中称“高(足乔)”、“踏跷”),一人身载五人的“堆罗汉”,上下两人从桌上朝后倒向桌前众人双双拉手形成的手槽中的“倒大树”,以及渊源于百戏“板落”(“就地掷身,背着地有声”)的“倒僵尸”等,都是体现演员深厚功夫或胆识、具有高难度的特技。此外,《九殿不语》那种全场哑剧、只有李狗儿讲了两句话挨了两次“掌嘴”的滑稽表演,此前鬼卒捉拿李狗儿时李狗儿窜下舞台、鬼卒从台下将他捉上舞台的排场处理,不仅体现了传统目连戏的演出特点,同时增强了演出的喜剧色彩,调剂了演出气氛,寓诙谐于严肃之中,叫人拍手叫绝。   整理后的祁剧《目连救母》,不仅比较充分地继承了目连戏传统演出中保留的百戏技艺和排场处理,同时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比如《过奈河桥》一场,扮演刘氏青提的演员单足站在独木桥(奈河桥)上“金鸡独立”、“雄鹰展翅”,并从高度近丈的独木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