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砂茶壶的养护
始于北宋的宜兴紫砂,是陶苑中的瑰宝。从传器佐证的明代正德年间的供春开始,至今有近500年历史。有好壶者评说:田头送茶,是农夫的恩物;禅房打座,不输僧人的钟磬;玩转于文人掌股间,成了纵论天下的道具;移至画家案头,又成了书画小品的载体。不难看出,紫砂的使用功能和艺术感染力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数百年的收藏历史,紫砂壶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的文化。在中国,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因此,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养壶的过程更是散发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的气息。
当今,随着茶文化的盛行,紫砂壶成为了必备的饮茶工具。那么,如何用紫砂壶喝茶、紫砂壶怎么养护这些知识或许读者还不是很了解,在此笔者试图凭借多年对紫砂的研究,以期能给读者们作简单介绍。
养壶的原则:养壶的过程比较漫长,需要很好的耐心。宜兴的制壶者总说: “一定要在品茶的过程中养壶,而不是在养壶的过程中品茶。”养壶如养性。而一把养好的壶,也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如同君子,端庄稳重。
行家都知道,养壶最重要的是泥料,好的泥料养出来的壶肯定是很漂亮的,反而言之,泥料不好,花再多的心血,壶还是老样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有了泥料好的先天条件还是不够的,好的壶也是“养”出来的。有收藏者将新买回的紫砂壶往陈列柜里一摆,或者往箱子里一装就算完成任务。殊不知,如此“藏”壶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新购回的壶,必须用心去养,然后再存放。
那么怎么“养”壶呢?方法当然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总体原则是差不多的。笔者在此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以及养壶的几个原则:第一,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原则;第二,切忌油污接触原则;第三,用茶汁滋润壶表原则;第四,适度擦刷原则;第五,用毕清理晾干原则。具体说来,养壶要注意几个细节:在养壶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壶的清洁,尤其不能让紫砂壶接触油污,保证紫砂壶的结构通透;在冲泡的过程中,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也就是常说的“润壶”;常用棉布擦拭壶身,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影响紫砂壶的品相。
藏家在养壶的时候常常有几个误区:首先,泡养紫砂壶,切不可心急,更不能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以免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其次,喝完茶后,茶壶要倒空洗净,最好不要留茶叶。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茶会有陈汤味,而且不卫生,对身体不利。泡茶最好多把壶交替使用,并习惯饮什么茶用什么壶,饮红茶用甲壶,绿茶用乙壶,乌龙茶改用丙壶,严加区别,不相混淆。
在紫砂壶的使用上有着一壶不沏二茶的说法,即一把壶只沏泡一种茶。因为紫砂壶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所以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因此,一把“不沏二茶”的茶壶冲泡出的茶汤才能保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否则今天乌龙,明天普洱,后天花茶,那么必然茶味混沌,了无个性可言。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壶内形成“茶山”,使其看来更陈旧,便将茶叶留存其中,任其阴干,但因有些地区高温多湿,霉菌极易滋生其间,若从卫生观点考量,此法实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于壶内,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认为此法可收内浸外养之效。殊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既擅于吸附茶汤,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养出的壶,只怕日后冲茶时,亦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健康,实在是得不偿失。
以上只是笔者多年来对紫砂壶养护方面的经验之谈,供读者参考。品茶品人生,养壶养性致,茶性人性也。
责任编辑:孙晓蕊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