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佛山秋色习俗
试论佛山秋色习俗
摘 要:佛山秋色习俗始于明代永乐年间,源自于孩童耍乐舞火龙庆丰收活动,明代正统年间定名。该习俗包括秋色巡游和秋色赛会两部分,即表演艺术部分和工艺品陈列观赏评比,为民间自发组织的,具有严格的形式和程序。佛山秋色是佛山的传统民间活动,主要是当时的佛山人用于祈求风调雨顺的庆祝活动,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
关键词:佛山秋色 秋色巡游 秋色赛会 内涵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06-0-01
灯会”,民间又称为秋宵,亦统称为”出秋色”。佛山秋色习俗相传源于明代永乐年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创新,并传承至今,民俗内涵丰富,已成为佛山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佛山秋色习俗的起源
据佛山故老传说,在明代永乐之前,佛山一妇人偶然用胶笋壳扎成一条小龙,给她的子女玩,后来又用小竹签插在胶笋壳龙身上,并逐渐扩大龙身,以便几个孩子共舞;附近各家争相效仿,于是发展成为舞龙。我们认为,妇人偶然用胶笋壳扎成小龙是可能的,然而,她也可能受到其它的地方舞龙习俗的影响而扎作。舞龙是佛山秋色习俗中最重要的项目,故有“无龙不成秋色”之说[1]。现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张槎镇大沙乡等地,仍保留着庆丰收舞火龙的习俗。佛山秋色艺人劳植,就是舞火龙能手,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佛山秋色巡游时孩童耍乐庆丰收项目的组织者。佛山人历来都把孩童耍乐舞火龙庆丰收,作为佛山秋色最早期、最原始的形式,因此,佛山秋色习俗的起源也应追溯至此[2]。
明代正统十四年,广东爆发了黄萧养农民起义。起义军进攻佛山时,时值中秋,梁广等人准备好器械、食物,并在周围十多里的地方挖好壕沟、竖起铁栅栏,又让栅栏里面的民众扮演秋色故事,彻夜锣鼓震天,造成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使起义军不知虚实而不敢强攻。此事后来被佛山各乡里传为美谈,从此佛山秋色定名,并相沿成俗。
明清时期,佛山以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而闻名,为中国的“四大名镇”和“四聚”之一。在秋季丰收之后,佛山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各显其能,用手工业生产的边角废料和小商贩剩余下料,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参加游行,酬谢神明,报答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好年景,逐渐形成佛山著名的秋色赛会,佛山秋色工艺品也由此得名。
每次秋后的秋色活动,也是佛山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历史文献中不乏对佛山秋色盛况的记载,据清乾隆版《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会城喜春宵,吾乡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风生,盼嫦娥而逸兴发,于是征色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彩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亦堪娱耳目也。灵应祠前,纪纲里口,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如此描述,生动记载了当时出秋色的盛况,也说明了清代佛山秋色已发展至成熟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佛山举行出秋色巡游活动,都是群众自发的组织、以铺为单位的,没有官方参与。铺内的居民一心要为本铺争光,所以多数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不甘落后。而艺人们也不辞辛劳,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各显其能,都希望能够创制出与众不同的工艺品,以求博取中外观众的赞誉,名留千古,同时使本铺声名显赫。
二、佛山秋色习俗的内容与程序
佛山秋色习俗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已经形成秋色巡游和秋色赛会两部分内容,具有严格的形式和流程。佛山秋色巡游就是表演艺术部分,主要表演项目是“七色”,分别为灯色、景色、车色、马色、水色、飘色和地色。灯色是展示各种玲珑剔透的彩灯,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景色是反映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各种像生工艺品,如蔬果、鱼类、食品、动物、花卉盆景、器物古玩、山石等,特点是“以假乱真”。车色即花车彩架中以男扮女装表演戏剧故事人物的节目,清末打破非男扮女装不可的规定,也有以男演员装扮男性,并根据表演故事内容确定花车的形式,一般有庭园式、轿式、?d堂式等几种。马色是表演者以骏马代步,扮演英雄故事人物,如扮演“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等传统剧目,通常以男扮女装为主。水色是表演以水为意境的各种舞蹈或故事,如陆地行舟、旱地扒龙船、采莲船、紫洞花舫等。飘色是以“飘”或“挑”的高空技艺扮演故事,如扮演“夜战马超”、“福寿延年”等。地色是表演者步行化装表演杂剧、活报剧或高跷等故事杂技。秋色音乐表现形式包括“吹打”、“十番”、“锣鼓柜”,它们都是流行于佛山的民间音乐,在秋色巡游时演奏铿锵欢快的曲调,增加热闹的气氛。秋色舞蹈包括舞龙、舞狮、舞大头佛、舞麒麟、陆地行舟、采莲船、歌舞表演等。
佛山秋色赛会就是手工艺术品陈列观赏评比,包括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