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全套课件教学幻灯片讲义.pptx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全套课件教学幻灯片讲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陈 宪 殷 凤 编著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分析;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可贸易性】 广义概念:是指可参与交易的程度,属于普遍意义上的市场交换范畴,包括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 狭义概念:在国际经济学文献中,“可贸易性”则是指可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属于国际贸易范畴。;学术界对可贸易性问题的讨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此时基本沿用了古典经济学的假定,如约翰·穆勒和大卫·李嘉图等。他们认为,所有的最终产品是可贸易的,而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则是不可贸易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直到80年代末。无论是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还是非均衡理论模型,经济学家们开始对非贸易品加以考虑。; 第三个阶段,即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直到现在。这一阶段,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对可贸易性的关注更为深入,并开始考虑具体的细分产业部门的可贸易性。;【服务可贸易性】 狭义概念:专指古典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与传统商品贸易相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认为服务可贸易性仅指“跨境交付”服务的可贸易性,这类服务主要包括运输服务和信息密集型服务(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通信服务等); 广义概念:还涵盖了“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三种贸易模式,主要对应于除信息密集型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种类。 ;第三,70年代以来出现的起始于的美国,后扩散至世界许多其他国家的放松或解除管制运动及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第四,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分析;【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之争】 在构建服务贸易理论体系方面,学术界主要沿两个方向推进,一是尝试建立独立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新的服务贸易理论,二是将既有的国际商品贸易理论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概括起来,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 R·迪克(R.Dick)和H·迪克(H.Dicke)(1979)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来验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 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认为,一些服务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这就有可能出现生产者的跨国移动,而传统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的基本前提假定之一为“没有要素的国际移动”,若不放弃该假定,H-O理论就不足以解释服务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3.利用比较优势理论等来解释服务贸易时,需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 ; 菲克特库迪(Feketekuty,1988)认为,同商品相比,服务有不同的特点。第一,国际服务贸易是提供劳动活动与货币的交换,而不是物与货币的交换;第二,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发生、同时结束的,提供的劳动活动一般不可储藏;第三,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显示,而商品贸易反映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2.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以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e,1988)为代表的另一派坚持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萨皮尔(Sapir)和卢兹(Lutz)(1981)及萨皮尔(1982)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其主要结论是:“物质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部门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专利等服务部门拥有比较优势”;“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也适用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拉尔(S.Lall,1986)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亨德利(Hindley)和史密斯(Smith)(1984)认为,尽管和一般商品相比,服务具有显著的不同特征且值得细究,但是,比较优势原理所暗含的逻辑是非常强大的,足以超越服务与一般商品的差别。 ;斯得恩(Robert M. Stern)和豪克曼(B.M.Hoekman)(1987)认为,比较优势原理作为商品跨境贸易的基础,对于服务也是适用的,即便考虑到各种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扭曲时也是如此。 兰格海默(R.J.Langhammer,1989)通过对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4国服务贸易资料的实证分析,考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关系,其主要结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模式与要素禀赋关系密切。这一结论也支持了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的观点。 ;3.利用比较优势理论等来解释服务贸易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