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笔下论语译不孤——汪榕培《诗经》英译非常论集萃.DOC
笔下论语译不孤一一汪榕培《诗经》英 译“非常论”集萃
蔡华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译介人士译作等身者,常因翻译有道而付诸笔端。作为《诗经》最新全译本译者, 汪榕培教授数次撰写专题文章,纵横捭阖地类分、比读中外《诗经》英译道法,其 定量定性的非常论,遂成为典籍翻译研宄与批评领域借鉴性常识。
关键词:
《诗经》英译;译例并置;比较性译论;复译思维;
Surviving the Paratextual Comments: Wang Rongpei’s Collection of Contextual Integrity Regarding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hijing
CAI Hua
School of English, Dalian University;
Abstract:
It has been a universal practice of actual translators of Shijing to compo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and analytical arguments. Being the translator of the latest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ijng, Wang Rongpei,s
exceptional narrative accounts arenormative references for translation studiesand criticimssimply because of his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and qualitative interpretations.
Keyword:
words; English retranslations of Shijing; parallel exemplifications; comparative analysis; retranslational implications;
汪榕培是中外《诗经》英译当下最新译者。他写的《诗经》译介专题文章计有7 篇,基本上是在他的《诗经》英译本出版之后。其吋,1994、1995年见证了他4 篇文章依次发表在主流学术刊物《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与《外国语》, 代表着翻译领域与“诗经学”体系之间的交叉与互鉴态势,在多个层而产生了 影响。及至他为其《诗经》译本收录到《大中华文库》再度述怀为序,先于图书 于2007年发表在《中国翻译》。上述文章书写着汪榕培十余年间翻译思考,体 现了他的翻译实践在定位上的笃定与娴熟,在境界上的思辨与开放。
纵观此等撰文,几乎篇篇都不乏屮外《诗经》荟萃比读的N容。特别是“漫 谈” “殊途同归”与“说东道四”等篇目中就有整合与比鉴的方法论导向。在分 头梳理前,有必要先交代汪榕培关于《诗经》英译的总体视域:自十九世纪中期, 丙方出现《诗经》英译木以来,其译介形式不断演变,多元共存,而理雅各 (James Legge)的散文式直译,詹宁斯(William Jennings)的韵译,韦利 (Arthur Waley)无韵体翻译以及庞德(Ezra Pound)的自由译,都是主要代表。 汪榕培的《诗经》视域中,中外英译译况一贯比对而出。他在“漫谈《诗经》英 译本” 一文中,严格区分《诗经》英译类型时,举隅许渊冲、杨宪益教授为本土 佼佼者代表,与西方译者相提并论。
作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大中华文库”《诗经》版译者,汪榕培本人在研读 屮外《诗经》译本的过程屮,体验经历了诸多观感、判断与反思。它们初散落于 汪榕培各处文章中,后集萃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汪榕培学术研宄文 集》中,进一步引起相关学界的深度关注。
国外英译中国典籍人士,学者出身者为数众多,这一类译者长于实地调研、汇总 创见,其译作往往结晶为“厚”翻译类型的译本。在中国译界,译而言的传统传 承屮,实践的译者常常译往而言出,形式上从点到为止,到长篇大论,参差不 齐。显而易见,这种言论具有描写翻译学的性质,无论是凝练的论述,还是密集 的描述,要么是由译而发,要么是举一反三,它们集合一处,与“厚翻译”译 介现象分而治之。显然,与附着于译文木、与译文互文关系的“厚翻译”不同, 处于译文本之外的译学言论与译文之间则是对象与研宄之间派生性质的研宄关 系。如果说“厚翻译”译者往来无白丁,那么“功夫在诗外”译者则“谈笑有鸿 儒”。典籍英译领域的汪榕培教授就是一位厚积译本,薄发译文的译介鸿儒。观 其典籍英译众文本,“洁译”体例是常态的形式。所谓“洁译”,即译者专注于 译文正文木身,鲜有注解、旁白、补记、附录等任何译文以外的译者表现,与读
者谋面的唯有与原文匹配而出的译文呈现。换言之,译者将阅读完全放开,让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