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参考
解析:(1)“殓以嫁时之衣”是状语后置句,即“以嫁时之衣殓”。“甚矣吾贫可知也”是主谓倒装句,即“吾贫甚矣可知也”。(2)“抑吾妻之助也”是一个判断句。 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4.(2010年天津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句中“衣”、“袖”均为名词作动词,译为“穿上衣服”、“用袖子藏着”。(2)“亦不之虑”是宾语前置句,即“亦不虑之”。 答案:(1)后母慢慢地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5.(2009年浙江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B]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D]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薄”,或形容词作动词,译为“看轻”,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作“使……悦(高兴)”“使……凶(受害)”“使……全(保全,真正得到)”。 答案:C 6.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解析:例句与B项中的“病”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病”,可译为“对……感动担忧”,“把……看作忧患”。A项的“病”理解为“成为病态”,动词;C项的“病”义为“患病”,动词;D项的“病”义为“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答案:B 7.[A]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D]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解析:解答这类试题,同样需要对文意的理解。A项两个分句之间存在假设关系,分句间补充一个可译为“就”的连词“则”,很恰当。C项“教之所成”承前省略了“此”,用以指代“言为文章,行为仪表”;D项意为“不是在该用刑时故意不用刑去惩戒他们”,原句省略了所带的宾语,补充的应该是代词“之”。这三项补出的内容都是正确的。B项两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不应该用“故”,而应该用“而”。 答案:B 8.[A]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 [B]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C]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D]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A项“无乐有上矣”与前一句构成因果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所以补“但”字是错的。 答案:A 实战模拟 1.(2010年广州调研)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章溢)天性孝友 B.吾兄止一子,宁我代(兄子) C.留(于)溢幕下 D.兵已入闽者,俾(其)还乡里 解析:此题考查省略句的理解。
文档评论(0)